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15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学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一、选编进入现行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偏少,占比不足 | 第18-19页 |
二、缺少相对系统性、全面性的传统文化教材 | 第19-20页 |
三、语文教材的外在形式不容小觑 | 第20页 |
第二节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 第20-26页 |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1-23页 |
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编写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必要性 | 第26-32页 |
第一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 第26-28页 |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 第26-27页 |
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 第27页 |
三、中国和世界亟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汇通世界本原文化的使命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编写原则、内容和体例 | 第32-44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编写原则 | 第32-35页 |
一、与现行语文教材相配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二、传承传统文化与提升语文素养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三、守正出新的原则 | 第34页 |
四、遵循与贯彻现代价值的原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编写内容 | 第35-38页 |
一、先秦诸子 | 第35-36页 |
二、汉唐风采 | 第36页 |
三、宋词元曲 | 第36-37页 |
四、明清绝唱 | 第37页 |
五、古代科技文化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编写体例 | 第38-44页 |
一、编辑说明 | 第38-39页 |
二、助读系统 | 第39-41页 |
三、思考练习设计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使用建议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学校教学管理方面 | 第44-47页 |
一、发挥学校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 第44-45页 |
二、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课程和课时安排 | 第45-46页 |
三、评价方式采取多样化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教师方面 | 第47-52页 |
一、教师自身素养 | 第47-49页 |
二、教学建议 | 第49-51页 |
三、教师应积极开发和探索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学生方面 | 第52-54页 |
一、以自主阅读为主,辅以教师引导 | 第52页 |
二、培养传统文化阅读兴趣,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 第52-53页 |
三、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学习平台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一、专著类 | 第56页 |
二、学位论文类 | 第56-57页 |
三、期刊类 | 第57-58页 |
四、其他类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