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四点半课堂中儿童多元化需求研究--以北京市某机构四点半课堂项目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内“四点半课堂”的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外“四点半课堂”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参与观察法第14页
        1.3.2 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1.3.3 访谈法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持第16-19页
    2.1 概念界定第16页
        2.1.1 “四点半课堂”第16页
        2.1.2 儿童的年龄界定第16页
    2.2 理论支持第16-17页
        2.2.1 生态系统理论第16-17页
        2.2.2 社会学习理论第17页
    2.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17-19页
第3章 某机构“四点半课堂”项目概述第19-25页
    3.1 相关机构和社区简介第19页
        3.1.1 J机构第19页
        3.1.2 东管头社区第19页
    3.2 项目产生的背景第19-21页
        3.2.1 社区实践探索第20-21页
        3.2.2 政府大力推进第21页
    3.3 项目运作情况第21-25页
        3.3.1 基本情况第21页
        3.3.2 服务内容第21-24页
        3.3.3 项目的实施及效果第24-25页
第4章 “四点半课堂”儿童的需求分析第25-38页
    4.1 “四点半课堂”儿童的内部需求第25-32页
        4.1.1 课后安全的需求第25-27页
        4.1.2 辅导课后作业需求第27-28页
        4.1.3 自我学业能力提升的需求第28-29页
        4.1.4 渴望业余生活更自主第29页
        4.1.5 发展兴趣爱好的需求第29-30页
        4.1.6 同辈群体交往需求第30-32页
    4.2 “四点半课堂”儿童的外部需求第32-35页
        4.2.1 亲近父母的需求第32-33页
        4.2.2 社区融入和归属的需要第33-34页
        4.2.3 机构提供多元服务的需求第34-35页
        4.2.4 社工提供专业服务的需求第35页
    4.3 儿童需求产生的原因分析第35-38页
        4.3.1 机构专业度不足第35-36页
        4.3.2 儿童的参与度不足第36-37页
        4.3.3 社区居民的认同接纳不足第37-38页
第5章 解决的对策及建议第38-45页
    5.1 增加与社区儿童及家庭的沟通,增强其参与意识第38-39页
        5.1.1 小组讨论“四点半课堂”日常安排第38-39页
        5.1.2 三方互动,商讨日常安排第39页
        5.1.3 试用方案第39页
        5.1.4 集体回应选择方案第39页
    5.2 挖掘社区资源,提高儿童社区融入感和归属感第39-41页
        5.2.1 拓展资源网络第39-40页
        5.2.2 增强现有资源质量第40页
        5.2.3 招募对象年龄的相仿性第40-41页
    5.3 推进社会组织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第41-42页
        5.3.1 社工提高链接资源的能力第41页
        5.3.2 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第41-42页
        5.3.3 矫正儿童心理偏差行为第42页
    5.4 构建支持体系,促进儿童与社会系统的良性互动第42-45页
        5.4.1 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第43页
        5.4.2 发展自我保护能力第43页
        5.4.3 完善儿童各类社会保障体系第43-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选择实习机构行为研究
下一篇: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三社联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L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