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9-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测评形式相对固定 | 第9页 |
2.评价的标准比较单一 | 第9页 |
3.与教学实践联系不紧密 | 第9页 |
(二)目标与任务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0-12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2.问卷调查与谈心法 | 第10页 |
3.经验总结法 | 第10页 |
4.基于“云”端服务的架构模式 | 第10-12页 |
二 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涵的发展线索 | 第12-18页 |
(一)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涵的历史审视 | 第12-13页 |
1.以测验测量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期 | 第12页 |
2.以任务目标为描述的“亚多元”评价期 | 第12-13页 |
3.以价值判断为内容的过程评价期 | 第13页 |
4.以共同建构为主流的多元评价时期 | 第13页 |
(二)物理学习评价的新时代广角 | 第13-16页 |
1.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 第13-14页 |
2.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 | 第14-15页 |
3.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示 | 第15-16页 |
(三)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构化方向和内涵 | 第16-18页 |
1.价值与判断 | 第16页 |
2.功能与效用 | 第16-17页 |
3.导向与内容 | 第17-18页 |
三 物理学科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内涵 | 第18-22页 |
(一)综合评价内涵 | 第18-19页 |
1.学业发展水平 | 第18页 |
2.兴趣特长养成 | 第18页 |
3.学业负担状况 | 第18-19页 |
(二)综合评价的主要特征 | 第19-22页 |
1.遵守课改要求,考虑到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学习目标 | 第19页 |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评价的建构作用,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19-20页 |
3.关注个体差异和团队合作 | 第20页 |
4.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 | 第20页 |
5.多样化,质性的评价 | 第20-21页 |
6.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性 | 第21-22页 |
四 高中物理教学综合评价的实践策略 | 第22-39页 |
(一)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工具的选择 | 第22-26页 |
1.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2.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3.选择好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具 | 第24-26页 |
(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第26-39页 |
1.对学习评价方式的调研 | 第26-28页 |
2.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第28-37页 |
3.其他建议采用的辅助方式 | 第37-39页 |
五 物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应用 | 第39-41页 |
(一)教学层面 | 第39页 |
(二)教育管理和教研管理层面 | 第39-41页 |
六 总结和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参加的学术活动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