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疲劳评定方法概述 | 第16-33页 |
2.1 结构疲劳设计综述 | 第16-17页 |
2.1.1 疲劳定义 | 第16页 |
2.1.2 疲劳评定方法总述 | 第16-17页 |
2.2 名义应力法 | 第17-19页 |
2.2.1 基本定义 | 第17-18页 |
2.2.2 累积损伤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名义应力法疲劳评价优缺点 | 第19页 |
2.3 等效结构应力法 | 第19-26页 |
2.3.1 基本定义 | 第19-20页 |
2.3.2 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2.3.3 等效结构应力范围-寿命(△S-N)曲线 | 第24-25页 |
2.3.4 等效结构应力法疲劳评价优缺点 | 第25-26页 |
2.4 弹性缺口应力法 | 第26-28页 |
2.4.1 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2.4.2 弹性缺口应力法疲劳评价 | 第27-28页 |
2.4.3 弹性缺口应力法疲劳评价优缺点 | 第28页 |
2.5 断裂力学法 | 第28-32页 |
2.5.1 线弹性断裂基本定义 | 第29页 |
2.5.2 断裂力学法疲劳评价 | 第29-32页 |
2.5.3 断裂力学法疲劳评价优缺点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几种疲劳评价方法对比 | 第33-44页 |
3.1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焊趾疲劳计算示例 | 第34-35页 |
3.2 基于等效结构应力法的焊趾疲劳计算示例 | 第35-39页 |
3.2.1 等效结构应力法疲劳分析介绍 | 第35-36页 |
3.2.2 焊接接头模型计算 | 第36-39页 |
3.3 基于缺口应力法的焊根疲劳寿命计算示例 | 第39-41页 |
3.4 基于断裂力学法的焊根疲劳寿命计算示例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等效结构应力法的构架焊趾部位疲劳评估 | 第44-65页 |
4.1 TB/T 2368中规定的疲劳试验载荷 | 第44-45页 |
4.1.1 垂向载荷 | 第44-45页 |
4.1.2 横向载荷 | 第45页 |
4.1.3 扭曲载荷 | 第45页 |
4.2 计算载荷及工况 | 第45-47页 |
4.3 构架疲劳评估焊缝的选择 | 第47-50页 |
4.4 等效结构应力法构架疲劳评估 | 第5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基于断裂力学法的构架焊根部位疲劳评估 | 第65-73页 |
5.1 动力转向架构架焊根评估模型及载荷 | 第65-67页 |
5.2 焊根疲劳评估 | 第67-72页 |
5.2.1 计算参数 | 第67-68页 |
5.2.2 焊根疲劳寿命计算 | 第68-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