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泰国中小学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泰国中小学的特点 | 第13-15页 |
一、泰国中小学生的特点 | 第13-14页 |
二、泰国中小学的课程安排情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春武里府中小学汉语教学开展情况与统计 | 第15-20页 |
一、春武里府志愿者教师情况 | 第15页 |
二、SrisuvitSchool、SawangboriboonSchool的课程设置情况 | 第15-17页 |
三、SrisuvitSchool、SawangboriboonSchool的师资情况 | 第17-18页 |
四、文化教学情况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泰国中小学文化活动形式 | 第20-21页 |
一、依托于文化内容的静态展示 | 第20-21页 |
二、借助于文化符号的动态操作 | 第21页 |
第四节 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1-24页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二、调查的目的和过程 | 第22-23页 |
三、问卷内容及回收反馈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文化活动实施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一、志愿者教师计划不周密 | 第24页 |
二、文化活动报名率低 | 第24-25页 |
三、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文化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时间进度拖沓 | 第26-27页 |
二、文化活动过程不连贯 | 第27-28页 |
三、学生安全没有保障 | 第28-29页 |
四、泰方教师配合度不高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文化活动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一、教师总结不及时 | 第30页 |
二、学生习惯性遗忘 | 第30-31页 |
三、管理方对文化活动的反馈要求不够 | 第31页 |
第四节 贯穿始终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跨文化交际问题 | 第31-32页 |
二、语言问题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文化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45页 |
第一节 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7页 |
一、学生对活动主题的理解程度 | 第34页 |
二、班级容量大小 | 第34-35页 |
三、学生的汉语程度不一 | 第35页 |
四、没有合理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志愿者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7-40页 |
一、志愿者教师水平不一 | 第37-38页 |
二、志愿者教师的重视程度 | 第38-39页 |
三、志愿者教师的男女比例 | 第39页 |
四、志愿者教师的语言水平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泰方学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3页 |
一、泰国人的时间观念 | 第40页 |
二、泰方教师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 第40-41页 |
三、学校更新文化设备的速度 | 第41-42页 |
四、学校重视文化活动延展性的程度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汉办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3-45页 |
一、志愿者教师的培训方式 | 第43页 |
二、集中培训力度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文化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45-61页 |
第一节 学生应该采取的行动 | 第45-47页 |
一、明确学习汉语的目的 | 第45-46页 |
二、增强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 第46-47页 |
三、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性 | 第47页 |
第二节 志愿者教师应该采取的做法 | 第47-53页 |
一、主动利用本地区志愿者教师资源 | 第47-48页 |
二、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 | 第48-50页 |
三、学习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知识 | 第50-51页 |
四、提高文化活动的趣味性 | 第51-53页 |
五、积极参与定期的志愿者培训 | 第53页 |
第三节 泰方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 | 第53-56页 |
一、学校定期更新和维护文化活动的设备 | 第53-55页 |
二、增强泰方教师的文化认同感 | 第55页 |
三、支持汉办组织的各种文化竞赛活动 | 第55-56页 |
第四节 国家汉办可采取的措施 | 第56-61页 |
一、重视文化技能的选拔培训 | 第56-58页 |
二、增加文化活动方面的考评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