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特征研究--基于“图形与几何”教学录像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0-32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流变时代的知识、课程与学生的需求第10-11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方位深化的诉求第11页
        3.基础理论与研究工具日益完善的促进第11-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核心概念界定第12-13页
        2.教学活动的相关研究第13-19页
        3.优质课的相关研究第19-22页
        4.活动理论的相关研究第22-29页
    (三) 问题提出第29-30页
    (四) 研究目标第30页
    (五) 研究意义第30-32页
        1.丰富了微观层面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第30页
        2.提供了分析课堂教学的视角与工具第30-32页
一、研究设计第32-48页
    (一) 研究思路第32-33页
    (二) 研究方法第33-35页
    (三) 研究对象第35-36页
    (四) 教学活动的编码第36-37页
    (五) 分析框架的构建第37-48页
        1.课堂教学分析的经验与局限第37-38页
        2.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分析单元第38-39页
        3.活动理论对分析框架的介入第39-48页
二、资料处理与分析第48-86页
    (一) 以具体教学活动为分析单元的处理与分析第48-66页
        1.优质课活动目标分析第50-56页
        2.优质课活动主体分析第56-60页
        3.优质课活动方式分析第60-64页
        4.优质课活动内容分析第64-66页
    (二)以一节课为分析单元的处理与分析第66-82页
        1.优质课教学目标分析第66-71页
        2.优质课教学主体分析第71-73页
        3.优质课教学方式分析第73-75页
        4.优质课教学内容分析第75-82页
    (三) 小学数学优质课案详细分析第82-86页
        1.小学数学优质课的整体分析第82-83页
        2.小学数学优质课构成活动分析第83-86页
三、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活动特征分析第86-109页
    (一)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活动目标的特征第86-91页
        1.优质课的活动目标具有实践性第86-87页
        2.优质课的活动目标具有共同性第87-89页
        3.优质课的活动目标具有生成性第89-90页
        4.优质课的活动目标具有侧重点第90-91页
    (二)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特征第91-94页
        1.参与活动主体的选择具有双向性和多样性第91-92页
        2.共同体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第92页
        3.活动主体的切换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第92-94页
    (三)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特征第94-100页
        1.工具处于活动方式的核心第94页
        2.活动方式体现数学化过程第94-96页
        3.注重思维与操作协同发展第96-97页
        4.活动方式体现适度形式化第97-100页
    (四)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特征第100-109页
        1.活动内容中知识的应用与联系紧密第100-101页
        2.活动内容难度分布呈交叉上升状态第101-102页
        3.活动内容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第102-103页
        4.活动内容全面把握几何变换的内涵第103页
        5.内容分布符合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第103-105页
        6.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几何素养的发展第105页
        7.注重数学本质在活动内容中的体现第105-109页
四、结论与展望第109-118页
    (一) 研究结论第109-114页
        1.展现了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对师生的要求第109页
        2.优质课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情境教学模式第109-111页
        3.师生关系在优质课堂中呈现出全新样态第111页
        4.开始注重学科思想与课堂教学深度交融第111页
        5.活动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领角色第111-114页
    (二) 研究启示第114-116页
        1.关注目标的引领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第114-115页
        2.重视学科知识的作用,锻造教学内容的深广第115页
        3.巧妙利用学习共同体,体验问题解决过程第115-116页
        4.有效利用课标与教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第116页
        5.培养学生几何熟悉感,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第116页
    (三) 研究展望第116-118页
结语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6页
后记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识读视角下的儿童英语绘本教学设计研究
下一篇: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以济南市xx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