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创新 | 第16页 |
1.4.2 不足 | 第16-18页 |
2 关联方交易审计概述 | 第18-22页 |
2.1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关联方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关联方交易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 关联方交易审计及面临的风险 | 第19-20页 |
2.2.1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内涵 | 第19-20页 |
2.3 关联交易审计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3.1 审查确认被审计对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性 | 第20-21页 |
2.3.2 审查关联方交易的性质、金额是否真实准确 | 第21-22页 |
3 F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案例分析 | 第22-38页 |
3.1 案例概况 | 第22-28页 |
3.1.1 公司概况 | 第22-23页 |
3.1.2 F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手段分析 | 第23-26页 |
3.1.3 F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主要动机分析 | 第26-28页 |
3.2 F公司关联交易审计现状 | 第28-31页 |
3.2.1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目标与内容 | 第28-29页 |
3.2.2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主要实施过程 | 第29-31页 |
3.3 F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3.1 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存在不足 | 第31页 |
3.3.2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 | 第31-32页 |
3.3.3 未能充分识别隐藏的关联关系及交易 | 第32页 |
3.3.4 未着重关注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 | 第32-33页 |
3.3.5 对关联方交易审计的连续性把握不精准 | 第33-34页 |
3.3.6 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 | 第34页 |
3.4 F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3.4.1 未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 第34-35页 |
3.4.2 未充分执行相关程序识别隐藏的关联方关系 | 第35页 |
3.4.3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不够完善 | 第35-36页 |
3.4.4 未对异常的交易保持谨慎 | 第36-38页 |
4 完善F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建议 | 第38-44页 |
4.1 执行充分的审计程序识别隐藏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 第38-39页 |
4.1.1 深入调查被审计单位股权结构和高管背景 | 第38页 |
4.1.2 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的销售及供应商进行调查 | 第38-39页 |
4.1.3 识别异常交易背后隐藏的关联方关系 | 第39页 |
4.2 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效果 | 第39-40页 |
4.2.1 建立以审计质量为重的内部氛围,成立关联交易审计专项数据库 | 第39-40页 |
4.2.2 将分析性程序贯穿于全流程 | 第40页 |
4.2.3 严格质量控制复核制度 | 第40页 |
4.3 建立针对关联方交易的审计流程 | 第40-42页 |
4.4 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 | 第42-44页 |
4.4.1 加强关联方交易审计的业务培训 | 第42-43页 |
4.4.2 建立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