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本文的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独立审计失败概述 | 第19-27页 |
2.1 独立审计失败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 独立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危害 | 第20-21页 |
2.2.1 独立审计失败的成因 | 第20-21页 |
2.2.2 独立审计失败的危害 | 第21页 |
2.3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失败特征分析 | 第21-27页 |
2.3.1 连续审计的审计失败风险较高 | 第22页 |
2.3.2 本地事务所审计失败更为常见 | 第22-23页 |
2.3.3 大型事务所也频发审计失败 | 第23-24页 |
2.3.4 多数审计失败均存在审计程序人为缺失 | 第24-25页 |
2.3.5 财务舞弊更易导致审计失败 | 第25-27页 |
3 大智慧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第27-47页 |
3.1 大智慧公司概况 | 第27-28页 |
3.2 大智慧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 第28-32页 |
3.2.1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第28-30页 |
3.2.2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第30-32页 |
3.3 大智慧公司审计失败的表现 | 第32-38页 |
3.3.1 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 | 第32-34页 |
3.3.2 缺乏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第34-36页 |
3.3.3 未保持勤勉尽责的职业态度 | 第36-37页 |
3.3.4 未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 | 第37-38页 |
3.4 大智慧公司审计失败原因剖析 | 第38-45页 |
3.4.1 大智慧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较高 | 第38-39页 |
3.4.2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存在偏差 | 第39-42页 |
3.4.3 控制测试缺失 | 第42-43页 |
3.4.4 实质性审计程序不充分 | 第43-44页 |
3.4.5 审计底稿记录不完整 | 第44页 |
3.4.6 注册会计师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 第44-45页 |
3.5 案例小结 | 第45-47页 |
4 防范独立审计失败的对策建议 | 第47-55页 |
4.1 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 第47-48页 |
4.1.1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第47页 |
4.1.2 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 第47-48页 |
4.2 有针对的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 第48-53页 |
4.2.1 强化风险评估程序 | 第48-49页 |
4.2.2 加强控制测试的执行力度 | 第49-50页 |
4.2.3 合理运用分析程序 | 第50-52页 |
4.2.4 关注财务报表期后事项 | 第52-53页 |
4.2.5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 | 第53页 |
4.3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 第53-55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5.2 结论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附录1 2008-2017年证监会审计失败处罚公告汇总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