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2.2.3 CSR三动力理论 | 第21-22页 |
2.2.4 CSR四层次理论 | 第22-24页 |
3 基于相关理论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3页 |
3.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指标选择 | 第24-30页 |
3.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 | 第24-26页 |
3.1.2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 | 第26-28页 |
3.1.3 基于CSR三动力理论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 | 第28-29页 |
3.1.4 基于CSR四层次理论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 | 第29-30页 |
3.2 建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4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 第33-41页 |
4.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33-36页 |
4.1.1 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 第33页 |
4.1.2 当前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情况 | 第33-35页 |
4.1.3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特点 | 第35-36页 |
4.2 食品企业建设社会责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36-38页 |
4.2.1 保证食品安全 | 第36-37页 |
4.2.2 增强企业竞争力 | 第37页 |
4.2.3 帮助企业占领和拓宽市场 | 第37页 |
4.2.4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 第37-38页 |
4.2.5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第38页 |
4.3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4.3.1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 第38页 |
4.3.2 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力不强 | 第38-39页 |
4.3.3 食品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监管 | 第39页 |
4.3.4 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素质存在缺陷 | 第39-40页 |
4.3.5 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污染 | 第40-41页 |
5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和改进对策 | 第41-46页 |
5.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5.1.1 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偏差 | 第41页 |
5.1.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模糊 | 第41-42页 |
5.1.3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监管体系不严 | 第42页 |
5.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改进对策 | 第42-46页 |
5.2.1 加强食品企业自身建设 | 第42-43页 |
5.2.2 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 第43-44页 |
5.2.3 发挥社会公众的引导促进作用 | 第44-46页 |
6 AF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 | 第46-56页 |
6.1 AF公司简介 | 第46页 |
6.2 AF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措施和成效 | 第46-47页 |
6.2.1 产品安全控制 | 第46-47页 |
6.2.2 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 | 第47页 |
6.2.3 环境保护及促进就业 | 第47页 |
6.3 AF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调查分析 | 第47-53页 |
6.3.1 AF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调查 | 第47-50页 |
6.3.2 AF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分项目指标分析 | 第50-53页 |
6.4 完善AF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建议 | 第53-5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