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大学到课率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大学到课率的现状第18-29页
    2.1 到课率不很高第18页
    2.2 到课率随学院有差异第18-20页
    2.3 到课率随年级增长下降第20-21页
    2.4 到课率男生低于女生第21-22页
    2.5 到课率随课程类别有差异第22页
    2.6 到课率随抽查时间有差异第22-23页
    2.7 逃课随学生类型有差异第23页
    2.8 逃课去向多样性第23-24页
    2.9 逃课原因有主次之分第24-25页
    2.10 到课率低课堂随学院有差异第25-29页
第3章 影响大学到课率的因素分析第29-37页
    3.1 影响到课率的学生因素第29-31页
        3.1.1 学习目的不很明确第29页
        3.1.2 对所学专业不很喜欢第29-30页
        3.1.3 自我管理能力不高第30页
        3.1.4 面临种种压力第30-31页
    3.2 影响到课率的教师因素第31-33页
        3.2.1 教学水平不很高第31页
        3.2.2 教学内容不很丰富第31-32页
        3.2.3 教学方法不很合理第32页
        3.2.4 教学责任感不强第32-33页
    3.3 影响到课率的学校因素第33-35页
        3.3.1 对教学不很重视第33页
        3.3.2 课程设置不很合理第33-34页
        3.3.3 教学管理不很严格第34页
        3.3.4 考试方法不很科学第34-35页
        3.3.5 教学环境不很好第35页
    3.4 影响到课率的社会因素第35-37页
        3.4.1 不良的社会风气第35页
        3.4.2 网络的负面影响第35-36页
        3.4.3 严峻的就业形势第36-37页
第4章 提高大学到课率的具体对策第37-52页
    4.1 提高大学到课率的可行性分析第37-39页
        4.1.1 国家教育政策为提高大学到课率提供了可行性第37-38页
        4.1.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提高大学到课率提供了可行性第38页
        4.1.3 高校资源利用为提高大学到课率提供了可行性第38-39页
    4.2 从学生角度提高大学到课率的对策第39-41页
        4.2.1 明确学习目标第39-40页
        4.2.2 培养专业学习热情第40页
        4.2.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第40-41页
    4.3 从教师角度提高大学到课率的对策第41-45页
        4.3.1 提高教学水平第41-42页
        4.3.2 丰富教学内容第42-43页
        4.3.3 改进教学方法第43-44页
        4.3.4 增强教学责任感第44-45页
    4.4 从学校角度提高大学到课率的对策第45-50页
        4.4.1 突出教学中心第45-46页
        4.4.2 优化课程设置第46-47页
        4.4.3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第47-48页
        4.4.4 完善考试方法第48-49页
        4.4.5 加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第49-50页
    4.5 从社会角度提高大学到课率的对策第50-52页
        4.5.1 弘扬正气第51页
        4.5.2 优化网络环境第51页
        4.5.3 加大就业指导第51-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尔曼滤波在INS/GP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