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企业商誉减值问题研究--以五洲交通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1 商誉本质第13-14页
        1.2.2 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第14页
        1.2.3 商誉后续计量及信息披露第14-15页
        1.2.4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7-19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7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17-19页
2 商誉减值相关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9-21页
    2.3 信号传递理论第21-22页
    2.4 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第22-25页
3 五洲交通商誉减值案例概述第25-31页
    3.1 五洲交通商誉的形成第25-27页
        3.1.1 五洲交通及被并购公司简介第25-26页
        3.1.2 五洲交通商誉产生过程概述第26-27页
    3.2 五洲交通案例中商誉减值问题引发的争议第27-31页
        3.2.1 五洲交通案例中商誉减值判断第27-28页
        3.2.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第28页
        3.2.3 多方争议焦点第28-31页
4 五洲交通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第31-43页
    4.1 基于五洲交通视角的分析第31-34页
        4.1.1 五洲交通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分析第31-32页
        4.1.2 五洲交通商誉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动因分析第32-34页
    4.2 基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分析第34-36页
        4.2.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的合理性分析第34-35页
        4.2.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审计意见的动因分析第35-36页
    4.3 基于准则视角的商誉减值问题分析第36-43页
        4.3.1 商誉减值规范的国际比较第37-40页
        4.3.2 我国准则中商誉减值规范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0-43页
5 五洲交通商誉减值问题的启示及对策第43-49页
    5.1 五洲交通商誉减值问题带来的启示第43-44页
        5.1.1 并购的广泛化与商誉确认的增加第43页
        5.1.2 商誉减值成为盈余管理的新手段第43页
        5.1.3 商誉信息披露不足第43-44页
        5.1.4 商誉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第44页
        5.1.5 职业判断差异的协调机制亟需建立第44页
    5.2 完善我国企业商誉减值的判断的对策第44-49页
        5.2.1 加强公司内部监管及内部控制的建设第44-45页
        5.2.2 强化估值技术及操作性规范的指导力度第45-46页
        5.2.3 扩大商誉相关非财务信息披露第46-47页
        5.2.4 构建会计职业判断差异协调机制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2O模式的餐饮外卖营销策略研究--以河南大学美团外卖为例
下一篇:亚马逊购物网和淘宝网经营策略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