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9-22页 |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9-10页 |
·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10-11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外关于教养方式的定义 | 第11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 | 第11-12页 |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 第12-14页 |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4-15页 |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基本状况的研究 | 第17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 第17-22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 第17-19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2-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研究工具 | 第23-27页 |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 第23-24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 第24页 |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 第24-26页 |
·各量表实际测量信度分析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9-47页 |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 第29-33页 |
·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 | 第29页 |
·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29-33页 |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分析 | 第33-36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33-35页 |
·问题组与健康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分析 | 第35-36页 |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分析 | 第36-37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问题组与健康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分析 | 第37页 |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7-39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第37-38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9-40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第39-40页 |
·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 第40页 |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 第40-42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40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研究 | 第40-42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第42-47页 |
·父亲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路径分析 | 第43-45页 |
·母亲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路径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7-53页 |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 | 第47页 |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讨论 | 第47-49页 |
·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 第49页 |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49-53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 第49-50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