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引言第7-9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9-22页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第9-11页
     ·心理健康的概念第9-10页
     ·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第10-11页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第11-14页
     ·国内外关于教养方式的定义第11页
     ·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第11-12页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第12-14页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第14-15页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第15-16页
     ·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基本状况的研究第17页
   ·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第17-22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第17-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第19-20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第20-22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2-29页
   ·研究意义第22页
   ·研究假设第22-23页
   ·研究对象第23页
   ·研究工具第23-27页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第23-24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第2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第24-26页
     ·各量表实际测量信度分析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29-47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第29-33页
     ·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第29页
     ·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29-33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分析第33-36页
     ·父母教养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33-35页
     ·问题组与健康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分析第35-36页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分析第36-37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36-37页
     ·问题组与健康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分析第37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37-3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37-3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38-39页
   ·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39-40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39-40页
     ·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40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第40-42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40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研究第40-42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第42-47页
     ·父亲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路径分析第43-45页
     ·母亲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路径分析第45-47页
第五章 讨论第47-53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第47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讨论第47-49页
   ·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讨论第49页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讨论第49-53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第49-50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第50-51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第51-52页
     ·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父母、班主任、同伴对不同阶段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下一篇: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