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状语错配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状语错配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第17-25页
    2.1 相关概念的铺垫第17-18页
    2.2 状语的正配——指动状语第18-20页
    2.3 状语的错配——指宾状语第20-21页
    2.4 动宾双指的状语第21-25页
        2.4.1 动宾双指句的分类第22-23页
        2.4.2 动宾双指现象的形成机制第23-25页
第三章 句法位置和语义的关系第25-38页
    3.1 状语可位移作定语或补语第25-28页
        3.1.1 状语可位移作定语第25-26页
        3.1.2 状语可位移作补语第26-27页
        3.1.3 与定状补修饰成分相关的“de”第27-28页
    3.2 同一语法单位用于状语和定语语义的不同第28-33页
        3.2.1 同时用于定语和状语位置上的修饰语类别第28-30页
        3.2.2 移位后的语义比较第30-32页
        3.2.3 定状可互换认知依据第32-33页
    3.3 同一语法单位用于状语和补语语义的不同第33-38页
        3.3.1 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的比较第33-35页
        3.3.2 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式和复杂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比较第35-37页
        3.3.3 移位后的语义比较第37-38页
第四章 状语错配现象的认知与语用解释第38-49页
    4.1 状语错配现象的认知解释第38-45页
        4.1.1 状语错配现象与主观化第39-41页
        4.1.2. 状语错配现象与时间性第41-42页
        4.1.3 状语错配现象与意愿性第42-45页
    4.2 状语错配现象的语用解释第45-47页
        4.2.1 状语错配现象与凸显第45页
        4.2.2 状语错配现象与焦点第45-47页
    4.3 状语错配及其变换句式的话语建构第47-49页
第五章 结论及余论第49-54页
    5.1 结论第49-52页
    5.2 可能存在的不足第52页
    5.3 余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否定作用域和焦点
下一篇:母语为俄语的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