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人曾华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艰难跋涉的学思历程 | 第14-23页 |
第一节 学养来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复旦才子”时期 | 第15-17页 |
第三节 “文革”中的困顿与坚持 | 第17-19页 |
第四节 八十年代的学术腾飞 | 第19-21页 |
第五节 九十年代及其后的学术转型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作家论范式:郁达夫研究 | 第23-38页 |
第一节 论“颓废情绪”和“色情描写”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知人论世、“以郁释郁”等方法的运用 | 第26-28页 |
第三节 《郁达夫论》的不足和新意 | 第28-31页 |
第四节 《郁达夫评传》的意义 | 第31-34页 |
第五节 新版《郁达夫评传》的突破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多样化的作家研究对象 | 第38-57页 |
第一节 鲁迅研究 | 第38-43页 |
第二节 其他作家谱系研究 | 第43-49页 |
第三节 当代作家批评与研究 | 第49-52页 |
第四节 作家作品论的意义 | 第52-57页 |
第四章 社团流派和文学史研究 | 第57-65页 |
第一节 社团流派研究 | 第57-60页 |
第二节 文学史研究路径 | 第60-65页 |
第五章 学术意识和学术传统 | 第65-77页 |
第一节 学科意识 | 第65-71页 |
第二节 学术传统 | 第71-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