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城镇流动儿童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研究--以吉安市S小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9-21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1.选题的缘由第9-10页
        2.选题的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0-15页
        1.国外研究第10-11页
        2.国内研究第11-15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城镇流动儿童第15页
        2.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第15-17页
    (四)理论基础第17-18页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第17页
        2.认知行为理论第17-18页
        3.社会支持理论第18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1页
        1.研究思路第18-19页
        2.研究方法第19-21页
二、城镇流动儿童课堂学习行为偏差的调查研究第21-36页
    (一)研究对象第21-23页
        1.吉安市S小学基本情况第21页
        2.城镇流动儿童基本情况第21-22页
        3.城镇流动儿童课堂学习偏差情况第22-23页
    (二)研究设计第23-25页
        1.研究目的第23页
        2.研究假设第23页
        3.研究工具第23-25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1.总体样本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2.问卷各维度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7-28页
    (四)城镇流动儿童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的具体表现第28-30页
        1.自我认同感低,课堂规则不熟悉第28-29页
        2.学习意志动摇,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第29-30页
        3.缺乏学习技巧和方法第30页
        4.课堂合作消极,学习交往少第30页
    (五)流动儿童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的成因分析第30-36页
        1.自身原因第30-31页
        2.家庭原因第31-33页
        3.学校原因第33-34页
        4.社会原因第34-36页
三、小组工作介入城镇流动儿童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36-39页
    (一)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分析第36-37页
        1.从流动儿童自身的角度来说第36页
        2.从流动家庭的角度来说第36-37页
        3.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第37页
        4.相对与其他方法的优势第37页
    (二)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第37-39页
        1.专业领头,游戏治疗,寓教于乐第38页
        2.整合社会资源促使其发展第38页
        3.专业达成“助人自助”第38-39页
四、小组工作介入城镇流动儿童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的实务过程第39-57页
    (一)介入背景第39-40页
    (二)需求分析第40-41页
        1.学校适应方面第40页
        2.学习行为改变方面第40-41页
    (三)方案设计第41-44页
        1.小组的筹备第41-42页
        2.专业关系的建立及成员特点第42-43页
        3.小组目标第43页
        4.小组计划第43-44页
    (四)实施过程第44-54页
        1.第一次小组活动:相约你我他第44-46页
        2.第二次小组活动:认识“画中人”第46-47页
        3.第三次小组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亲第47-48页
        4.第四次小组活动:《课堂上》识偏差第48-50页
        5.第五次小组活动:《新课堂》新面貌第50-51页
        6.第六次小组活动:手拉手助成长第51-53页
        7.第七次小组活动:再见爱在线第53-54页
    (五)小组评估第54-57页
        1.小组工作过程评估第54-55页
        2.小组工作结果评估第55-56页
        3.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第56-57页
五、总结与反思第57-60页
    (一)总结第57-58页
        1.形成清晰的小组工作研究路径第57页
        2.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矫治课堂学习偏差行为第57页
        3.拓展了小组工作的实务领域第57-58页
    (二)反思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9页
    附录1: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问卷调查第63-65页
    附录2:流动儿童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表第65-66页
    附录3:访谈提纲第66-68页
    附录4:活动效果评估问卷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小组实务研究--以J大学为例
下一篇:个案工作介入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能力提升研究--以吉安县H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