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9-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3.1 市场一体化 | 第12页 |
1.3.2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 第12页 |
1.3.3 劳动力市场分割 | 第12页 |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14页 |
2.1.2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 | 第14-15页 |
2.1.3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15-16页 |
2.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2.1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2.2.2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2.3 区域市场一体化相关研究 | 第21页 |
2.2.4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测度方法 | 第21-23页 |
2.2.5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3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测度及分析 | 第24-29页 |
3.1 测度方法:相对价格法 | 第24页 |
3.2 研究范围界定与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3.3 测度结果及分析 | 第25-27页 |
3.3.1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整体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 | 第26-27页 |
3.3.2 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各自内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 | 第27页 |
3.4 小结 | 第27-29页 |
4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29-32页 |
4.1 非农产业人口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 第29页 |
4.2 政府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 第29-30页 |
4.3 对外开放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 第30页 |
4.4 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 第30-31页 |
4.5 小结 | 第31-32页 |
5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2-42页 |
5.1 空间计量模型与实证方法 | 第32-33页 |
5.1.1 空间计量的模型介绍 | 第32页 |
5.1.2 空间计量实证方法的介绍 | 第32-33页 |
5.2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5.2.1 指标选取 | 第33-35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35页 |
5.3 计量结果的估计与分析 | 第35-40页 |
5.3.1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5页 |
5.3.2 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5-38页 |
5.3.3 稳健性检验 | 第38-40页 |
5.4 小结 | 第40-42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2-43页 |
6.2.1 继续加强对外开放,深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 | 第42-43页 |
6.2.2 加大政府支出力度,推进教育均等化,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差距 | 第43页 |
6.2.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非农产业发展 | 第43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3-45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43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52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