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主动静态电场定位特性仿真 | 第13页 |
| ·主动静态电场定位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主动静态电场传感器定位仿真理论 | 第14-18页 |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14-15页 |
| ·静电场分析基本理论 | 第15页 |
| ·位函数的微分方程 | 第15-16页 |
| ·位函数的边界条件 | 第16页 |
| ·位函数的边值问题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主动静态电场传感器定位仿真与实验设计方案 | 第18-21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8页 |
| ·仿真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 ·实验设计方案 | 第19-21页 |
| 第四章 主动电场定位特性仿真研究 | 第21-34页 |
| ·仿真平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简介 | 第21-23页 |
| ·ANSYS 总述 | 第21页 |
| ·ANSYS 开发模式简介 | 第21-23页 |
| ·基于ANSYS 主动电场仿真的目的及任务 | 第23页 |
| ·主动静态电场传感器定位特性仿真 | 第23-27页 |
| ·主动电场定位系统背景简介 | 第23-24页 |
| ·主动静态电场定位系统模型 | 第24-25页 |
| ·给模型赋予属性 | 第25页 |
| ·模型网格划分控制. | 第25页 |
| ·给模型系统施加边界和载荷并求解 | 第25-26页 |
| ·对模型系统进行后处理 | 第26-27页 |
| ·二维主动静态电场定位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 ·二维主动静态电场定位仿真分析 | 第28-32页 |
| ·二维主动静态电场定位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实验设计 | 第34-59页 |
| ·实验硬件设计 | 第34-36页 |
| ·硬件开发的任务 | 第34页 |
| ·硬件开发平台Protel 99 SE 简介 | 第34-35页 |
| ·与仿真模型相匹配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 ·实验软件设计 | 第36-59页 |
| ·MP4210 采集卡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任务与功能 | 第36-37页 |
| ·LABVIEW 开发的优点 | 第37页 |
| ·LABVIEW 简介 | 第37-39页 |
| ·MP4210 采集卡简介 | 第39页 |
| ·采用MP4210 采集卡的优势 | 第39-40页 |
| ·MP4210 采集卡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流程 | 第40-42页 |
| ·MP4210 采集卡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具体实现. | 第42-56页 |
| ·程序的调试 | 第56-59页 |
| 第六章 初步实验探索 | 第59-78页 |
| ·实验的目的及任务 | 第59页 |
|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9-61页 |
| ·实验平台搭建所需的实验器材 | 第59-60页 |
| ·实验平台连接 | 第60-61页 |
| ·实验平台测试 | 第61-66页 |
| ·采集卡校正 | 第61-63页 |
| ·实验平台的联调 | 第63-66页 |
| ·实验及其结论分析 | 第66-77页 |
| ·实验 | 第66-76页 |
| ·实验结论分析. | 第76-77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77页 |
| ·实验总结 | 第77-78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附录 | 第84-87页 |
| 附录一 ANSYS 建模仿真APLD 部分命令流 | 第84-86页 |
| 附录二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前面板及部分框图程序 | 第86-8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