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论文--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以后)论文

南京政府总统副总统选举的历史考察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26页
    一、选题缘起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21页
    三、相关概念及界定第21-22页
    四、研究思路、创新点及框架结构第22-26页
第一章 南京政府总统副总统选举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第26-40页
    一、孙中山的宪政设想与南京政府的宪政准备第26-29页
    二、宪政趋势与观念传播第29-31页
    三、总统副总统选举时的政治局势第31-37页
        (一)国民党一党宪政不断受到挑战第31-33页
        (二)国民党军事上的节节败退第33-34页
        (三)国统区出现经济危机第34-35页
        (四)国民党对美援以及美国力量的重视第35-37页
    四、总统副总统选举的法律规定第37-40页
        (一)宪法关于总统副总统的相关规定第37页
        (二)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的一般规定第37-40页
第二章 行宪国大召开前及会中的争论第40-62页
    一、国大代表选举之争第40-46页
        (一)代表提名之争第40-43页
        (二)不是解决的解决第43-46页
    二、国民大会修宪的讨论第46-58页
        (一)关于修改宪法提案的提出第46-48页
        (二)关于修改宪法提案的不同意见第48-53页
        (三)国民大会上关于修改宪法的争论第53-55页
        (四)修改宪法提案的结果第55-58页
    三、候选人提名之争第58-62页
第三章 总统选举与权限讨论第62-80页
    一、总统候选人第62-70页
        (一)蒋介石是否参选之讨论第62-66页
        (二)居正参选总统的前前后后第66-70页
    二、总统选举过程第70-73页
        (一)选举过程第70-72页
        (二)蒋介石当选总统后的社会反应第72-73页
    三、蒋介石当选总统后的讨论第73-80页
        (一)总统地位之讨论第73-75页
        (二)总统权力之讨论第75-80页
第四章 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出与竞选第80-104页
    一、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出第80-94页
        (一)李宗仁:最早提出参选副总统第80-84页
        (二)程潜:因温和厚道而获不少支持第84-86页
        (三)于右任:德望很高的国民党元老第86-87页
        (四)孙科:副总统的热门人选与两难选择第87-91页
        (五)莫德惠:出身东北的社会贤达第91-93页
        (六)徐傅霖:民社党人士具改革决心第93-94页
    二、竞选活动第94-104页
        (一)宴请争取选票第94-98页
        (二)演说宣传,发表政见第98-104页
第五章 副总统选举过程第104-118页
    一、第一、二次副总统选举大会第104-108页
        (一)第十四次大会宣布副总统候选人第104页
        (二)第一次选举副总统大会第104-106页
        (三)第二次选举副总统大会第106-108页
    二、退选风波及其后的副总统选举第108-118页
        (一)副总统候选人退选风波及调处第108-113页
        (二)第三次选举副总统大会第113-115页
        (三)第四次选举副总统大会及结果第115-118页
第六章 从李宗仁当选看副总统选举第118-134页
    一、李宗仁竞选策略得当第118-123页
    二、地方势力与派系力量盘根错节第123-128页
        (一)蒋桂派系之间的矛盾第123-125页
        (二)CC系与新政学系矛盾第125-128页
    三、国民党统治现状引起相当不满第128-130页
    四、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控制力下降第130-132页
    五、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的得与失第132-134页
第七章 总统副总统选举分析第134-144页
    一、选举与民主第134-136页
    二、选举与国民党第136-139页
    三、选举与宪政第139-142页
    四、选举与南京政府统治的崩溃第142-144页
结语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4-156页
后记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如果A就B”类条件句认知研究--兼与越南语相对应表达形式的对比
下一篇:宋元山水画风格衍变的审美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