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职学生社团研究动态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述评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职学生社团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一、社团 | 第21页 |
二、中职学生社团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职学生社团的类型和特点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中职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意义 | 第23-24页 |
一、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第23页 |
二、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第23-24页 |
三、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成长 | 第24页 |
四、实现中职学校的德育功能 | 第24页 |
第四节 中职学生社团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二、角色理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中职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调查 | 第27-44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访谈调查设计 | 第28-29页 |
一、访谈 | 第28页 |
二、访谈的内容 | 第28页 |
三、访谈过程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调查过程 | 第29页 |
第四节 问卷回收及调查情况 | 第29-30页 |
第五节 中职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 第30-44页 |
一、学生社团的分布 | 第30-33页 |
二、学生参加社团的基本情况 | 第33-38页 |
三、中职学生社团的功能实现情况 | 第38-40页 |
四、学生社团的评价情况 | 第40-41页 |
五、中职学生社团的访谈情况 | 第41-42页 |
第六节 调查结果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中职学生社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对中职学生社团的认知浅层化 | 第44-45页 |
一、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作用 | 第44页 |
二、社团干部对学生社团的认识有限 | 第44-45页 |
三、学生缺乏对学生社团的正确认识 | 第45页 |
第二节 对中职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不强 | 第45-46页 |
一、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45-46页 |
二、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指导力度不强 | 第46页 |
第三节 中职学生社团的奖励机制不完善 | 第46-47页 |
一、学生社团的社员奖励覆盖率不高 | 第46-47页 |
二、指导老师奖励机制不完善 | 第47页 |
第四节 中职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混乱 | 第47-50页 |
一、社团内部管理混乱 | 第47-48页 |
二、社团缺乏持久生命力,社员归属感较低 | 第48-49页 |
三、社团干部和社员的发展不平衡 | 第49页 |
四、社团与社团之间联系不紧密 | 第49-50页 |
第五节 社团发展不平衡,娱乐性社团居多 | 第50-51页 |
第六章 中职学生社团的优化策略 | 第51-59页 |
第一节 唤醒重视学生社团的意识 | 第51-53页 |
一、重视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 | 第51-52页 |
二、正确认识并发挥学生社团的功能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优化学生社团的外部环境 | 第53-55页 |
一、打造优秀的社团指导老师队伍 | 第53-54页 |
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支持力度 | 第54页 |
三、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 | 第54页 |
四、发展充实学生社团文化 | 第54-55页 |
第三节 优化学生社团的内部环境 | 第55-59页 |
一、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 第55页 |
二、规范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制度 | 第55-56页 |
三、完善学生社团的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四、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加强学生社团的宣传力度 | 第57页 |
五、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化 | 第57-59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附录一:问卷调查 | 第65-69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