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二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网络的调节作用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3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5-18页 |
1.2.1 关键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2.2 研究问题表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3-55页 |
2.1 组织二元性的概念内涵 | 第23-34页 |
2.1.1 组织二元性的概念溯源 | 第23-25页 |
2.1.2 组织二元性的应用领域 | 第25-31页 |
2.1.3 组织二元性的测度方式 | 第31-34页 |
2.2 组织二元性与企业绩效 | 第34-46页 |
2.2.1 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主效应 | 第36-42页 |
2.2.2 组织二元性与企业绩效的权变因素 | 第42-45页 |
2.2.3 现有研究的不一致分析 | 第45-46页 |
2.3 组织内部网络 | 第46-51页 |
2.3.1 组织内部协作网络 | 第46-49页 |
2.3.2 组织内部知识网络 | 第49-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5页 |
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55-67页 |
3.1 概念模型 | 第55-56页 |
3.2 组织二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 | 第56-60页 |
3.3 组织内部协作网络密度的调节作用 | 第60-62页 |
3.4 组织内部知识网络模块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 第62-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4 实证研究 | 第67-83页 |
4.1 样本选择 | 第67-68页 |
4.2 数据收集 | 第68-71页 |
4.3 变量度量 | 第71-79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72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72-74页 |
4.3.3 调节变量 | 第74-78页 |
4.3.4 控制变量 | 第78-79页 |
4.4 分析方法 | 第79-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5 研究结果 | 第83-101页 |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第83-87页 |
5.2 负二项回归分析 | 第87-93页 |
5.2.1 组织二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 | 第87-89页 |
5.2.2 组织内部协作网络密度的调节作用 | 第89-91页 |
5.2.3 组织内部知识网络分离度的调节作用 | 第91-93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93-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结果讨论 | 第101-107页 |
6.1 基于认知维度划分探索和利用的合理性 | 第101页 |
6.2 组织二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作用 | 第101-102页 |
6.3 企业内部协作网络的调节作用 | 第102-103页 |
6.4 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调节作用 | 第103-10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7-109页 |
7.2 理论贡献 | 第109-110页 |
7.3 实践启示 | 第110-112页 |
7.4 研究局限 | 第112页 |
7.5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