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1. 生命意识教育在中学的缺失 | 第9-10页 |
2. 中学生对生命的漠视 | 第10页 |
3. 新课程标准的呼吁 | 第10-11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 生命 | 第11页 |
2. 生命意识和生命意识教育 | 第11-12页 |
3. 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教育 | 第12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五)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17页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一、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 第19-24页 |
(一) 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 | 第19-21页 |
1.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 第19页 |
2.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19-20页 |
3. 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 | 第20页 |
4. 有利于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 第20-21页 |
(二) 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24页 |
1. 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 第21页 |
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与生命意识教育相关的理念 | 第21-22页 |
3. 新编历史教科书辑入了许多有关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 | 第22页 |
4.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第22-24页 |
二、高中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 | 第24-26页 |
(一) 生命与自我 | 第24页 |
(二) 生命与自然 | 第24页 |
(三) 生命与社会 | 第24-25页 |
(四) 生命之美 | 第25-26页 |
三、生命意识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第26-43页 |
(一)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生命意识教育 | 第26-40页 |
1. 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实施生命意识教育 | 第26-30页 |
2. 从人类历史的繁荣与进步中,感知生命的创造力 | 第30-32页 |
3. 从人类历史的灾难与伤痛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 第32-34页 |
4. 从社会对人权问题的关注中,认识生命的平等性 | 第34-36页 |
5. 从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中,教育学生对生命质量的追求 | 第36-38页 |
6. 利用教科书中法律、法规知识,加强生命意识教育 | 第38-39页 |
7.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课外读物,强化生命意识教育 | 第39页 |
8.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有关生命意识教育的场景,拉近学生与生命的距离 | 第39-40页 |
(二) 遵循生命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 | 第40-43页 |
1. 典型性原则 | 第41页 |
2. 科学性原则 | 第41页 |
3. 体验性原则 | 第41-42页 |
4. 超越性原则 | 第42-43页 |
四、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教学反思 | 第43-47页 |
(一) 教学体会 | 第43-45页 |
1. 教师应具备必要的生命意识教育理念 | 第43页 |
2. 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 | 第43-44页 |
3. 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教学 | 第44页 |
4. 防止教学中的程式化 | 第44页 |
5. 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44-45页 |
(二)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1. 对法制意识教育的教学经验不足 | 第45页 |
2. 法制意识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 第45页 |
3. 生命意识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估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