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经典基础理论回顾 | 第16-18页 |
2.1.1 组织建构理论(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vism theory) | 第16页 |
2.1.2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 第16页 |
2.1.3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 第16-17页 |
2.1.4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 第17-18页 |
2.2 建言行为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2.1 员工建言行为(Employee Voice Behavior) | 第18-20页 |
2.2.2 团队建言行为(Group Voice Behavior) | 第20-21页 |
2.3 团队建言氛围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3.1 建言氛围(Voice Climate) | 第21-22页 |
2.3.2 团队建言氛围(Group Voice Climate) | 第22页 |
2.4 团队认同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4.1 组织认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 第22-23页 |
2.4.2 团队认同(Group Identification) | 第23-24页 |
2.5 团队支持与同事支持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5.1 团队支持(Perceived Group Support) | 第24页 |
2.5.2 同事支持(Perceived Co-worker Support)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6-33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6-29页 |
3.1.1 团队层面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3.1.2 跨层级(个体-团队)研究假设 | 第27-29页 |
3.2 研究模型 | 第29-30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30-33页 |
3.3.1 团队建言行为量表 | 第30页 |
3.3.2 团队建言氛围量表 | 第30-31页 |
3.3.3 团队认同量表 | 第31页 |
3.3.4 团队支持量表 | 第31-32页 |
3.3.5 同事支持量表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3-52页 |
4.1 初步分析 | 第33-37页 |
4.1.1 数据聚合 | 第33页 |
4.1.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3-36页 |
4.1.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6-37页 |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第37-40页 |
4.2.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37-39页 |
4.2.2 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3 分层回归检验假设 | 第40-50页 |
4.3.1 团队认同G(GIDG)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0-42页 |
4.3.2 团队支持G(PGSG)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2-43页 |
4.3.3 同事支持G(PCSG)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3-45页 |
4.3.4 团队认同I(GIDI)的“跨层”中介作用分析 | 第45-47页 |
4.3.5 团队支持I(PGSI)的“跨层”调节作用分析 | 第47-49页 |
4.3.6 同事支持I(PCSI)的“跨层”调节作用分析 | 第49-50页 |
4.4 实证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6页 |
5.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2-54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54-55页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