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评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政党优位协商”第14-21页
    (一) 政党的社会管理职能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第14-17页
        1. 政党的社会管理职能第14-15页
        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及其社会基础第15-17页
    (二)“政党优位协商”的内涵与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形态第17-21页
        1.“政党优位协商”的内涵第17-18页
        2. 人民行动党治理下的新加坡社会发展形态第18-21页
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第21-27页
    (一) 依“发展主义”理念构筑社会管理体系第21-22页
    (二) 推行“合作主义”模式构建稳定社会秩序第22-24页
    (三) 通过塑造价值观和打造公民组织来主导政治社会关系第24-25页
    (四) 依赖制度和法律手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25-27页
三、“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第27-39页
    (一)“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下人民行动党取得的成就第27-33页
        1.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第27-28页
        2.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第28-30页
        3. 多渠道拓展充分就业政策第30-32页
        4. 社会秩序和谐有序第32-33页
    (二)“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当前面临的挑战第33-39页
        1. 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打破了人民行动党原有的利益格局第34页
        2. 公民社会和公民组织的兴起冲击了人民行动党的政党权威第34-35页
        3. 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突破了人民行动党的言论控制第35-37页
        4. 反对党的壮大分散了人民行动党的群众基础第37-39页
四、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评析第39-48页
    (一)“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的价值第39-42页
        1.“政党优位协商”是对政党社会管理职能理论的巨大丰富第39-40页
        2.“政党优位协商”是后发展国家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伟大举措第40-41页
        3. 制度化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第41-42页
    (二)“政党优位协商”社会管理模式的不足第42-48页
        1.“政党优位协商”难以解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利益需求第42-43页
        2.“政党优位协商”限制了公民社会和公民组织功能的发挥第43-44页
        3. 新加坡式政治民主的民主内涵不足第44-45页
        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身的合法性存在质疑第45-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5页
后记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团队建言氛围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层级模型研究的视角
下一篇:复合材料胶铆混合连接与胶接修理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