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4-16页 |
2 我国收入准则的变迁、理论基础及国际比较 | 第16-24页 |
2.1 我国收入准则变迁概述 | 第16-17页 |
2.2 我国收入准则变迁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3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 第18-20页 |
2.3.1 收入的确认 | 第18-20页 |
2.3.2 收入的计量 | 第20页 |
2.4 收入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国内外比较 | 第20-22页 |
2.4.1 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与现行14号准则 | 第20-21页 |
2.4.2 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与联合收入准则 | 第21-22页 |
2.5 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直播行业的影响 | 第22-24页 |
3 互联网直播行业的商业模式及收入来源分析 | 第24-32页 |
3.1 互联网直播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3.1.1 秀场类直播:公会或分销商入驻的间接签约模式 | 第24-25页 |
3.1.2 游戏类直播:官方主导的自有主播模式 | 第25-26页 |
3.1.3 移动全民直播:混合型的签约模式 | 第26-27页 |
3.2 互联网直播行业的收入来源分析 | 第27-32页 |
3.2.1 打赏收入: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界限日益模糊 | 第27-28页 |
3.2.2 广告收入:具有多重履约义务的复杂交易合同 | 第28-29页 |
3.2.3 电商收入:代理销售与捆绑自营销售的比较 | 第29-30页 |
3.2.4 会员增值服务收入:期限分配与单一时点确认的比较 | 第30-32页 |
4 互联网直播行业收入确认和计量的现状及问题 | 第32-40页 |
4.1 互联网行业收入确认和计量的特点 | 第32-33页 |
4.2 互联网直播行业收入确认和计量的现状 | 第33-34页 |
4.3 互联网直播行业收入确认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4.3.1 打赏收入 | 第34-36页 |
4.3.2 广告收入 | 第36-37页 |
4.3.3 电商收入 | 第37-38页 |
4.3.4 会员增值服务收入 | 第38-40页 |
5 建议及结论 | 第40-48页 |
5.1 会计处理建议 | 第40-43页 |
5.1.1 秀场类直播 | 第40-41页 |
5.1.2 游戏类直播 | 第41-42页 |
5.1.3 移动全民直播 | 第42-43页 |
5.2 研究结论 | 第43-46页 |
5.2.1 识别履约义务的执行及商品控制权的转移 | 第44-45页 |
5.2.2 实现履约义务与交易价格的匹配 | 第45页 |
5.2.3 强调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 第45-46页 |
5.3 未来的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