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造船市场的环境与竞争状况分析 | 第16-32页 |
2.1 船舶行业发展的环境 | 第16-20页 |
2.1.1 船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16-17页 |
2.1.2 中国造船的优势 | 第17-18页 |
2.1.3 中国造船的差距 | 第18-20页 |
2.2 国内外全球造船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2.2.1 全球造船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2.3 造船市场情况分析 | 第21-25页 |
2.3.1 造船市场分类 | 第21-22页 |
2.3.2 市场分析 | 第22-25页 |
2.4 船舶制造行业特点 | 第25-26页 |
2.4.1 业务特点与业务构架 | 第25-26页 |
2.4.2 行业特征 | 第26页 |
2.5 竞争结构分析 | 第26-32页 |
2.5.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26-27页 |
2.5.2 替代品的威胁 | 第27-28页 |
2.5.3 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 第28-30页 |
2.5.4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第30-31页 |
2.5.5 用户讨价还价能力 | 第31-32页 |
第3章 青岛扬帆资源条件及战略选择 | 第32-45页 |
3.1 青岛扬帆资源及能力分析 | 第32-39页 |
3.1.1 地理位置分析 | 第33页 |
3.1.2 人力资源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3.1.3 财务资源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4-35页 |
3.1.4 物质资源现状及能力分析(设备、设施等) | 第35-36页 |
3.1.5 技术资源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6页 |
3.1.6 组织资源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3.1.7 营销资源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7页 |
3.1.8 生产管理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3.1.9 安全管理现状及能力分析 | 第38页 |
3.1.10 声誉资源(主要指对顾客的信誉、品牌、质量、信誉等) | 第38-39页 |
3.2 青岛扬帆的SWOT分析 | 第39-41页 |
3.2.1 青岛扬帆的优势分析 | 第39页 |
3.2.2 青岛扬帆的劣势分析 | 第39页 |
3.2.3 青岛扬帆的机遇分析 | 第39-40页 |
3.2.4 青岛扬帆的威胁分析 | 第40页 |
3.2.5 战略组合匹配分析 | 第40-41页 |
3.3 发展定位 | 第41页 |
3.4 战略目标 | 第41-44页 |
3.5 青岛扬帆战略选择 | 第44-45页 |
第4章 企业战略实施 | 第45-56页 |
4.1 青岛扬帆战略实施的原则 | 第45-47页 |
4.1.1 战略实施的要点 | 第45-47页 |
4.1.2 战略实施的几个阶段 | 第47页 |
4.2 青岛扬帆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 第47-50页 |
4.2.1 品牌致胜-青岛扬帆品牌措施 | 第47-48页 |
4.2.2 成本领先-造船成本的控制措施 | 第48页 |
4.2.3 联盟战略-集团内造船子公司的联动 | 第48页 |
4.2.4 企业效益和职工利益直接挂钩措施 | 第48-49页 |
4.2.5 加强物资管理,降低采购价格措施 | 第49页 |
4.2.6 生产管理-建立现代化造船生产作业系统的措施 | 第49-50页 |
4.3 其它保障措施 | 第50-56页 |
4.3.1 工程投资策略 | 第50-51页 |
4.3.2 市场营销策略 | 第51页 |
4.3.3 人力资源策略 | 第51-52页 |
4.3.4 技术策略 | 第52-53页 |
4.3.5 财务策略 | 第53页 |
4.3.6 安全管理策略 | 第53-54页 |
4.3.7 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 第54页 |
4.3.8 管理策略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