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个性化作文的写作思维定势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论 | 第8-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第一章 写作思维定势探因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问题 | 第17-21页 |
一、学生生活单调,作文本是“无源之水” | 第17-19页 |
二、学生阅读面太窄,作文无“范”可循 | 第19-21页 |
三、缺少正常的独立作文心态,畏难情绪“随之而生” | 第21页 |
第二节 老师指导作文时的因循守旧思想 | 第21-25页 |
一、缺少阅读经验,老师作文指导方法单一 | 第22-23页 |
二、缺少文章鉴赏体验,语文老师作文评分随意 | 第23-24页 |
三、传统作文指导与评价的简单重复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作文考试导致作文训练的低效分析 | 第25-30页 |
一、作文考试的“文体不限”与作文训练的文体模糊 | 第26-27页 |
二、近年作文考试中满分作文的倾向性误导 | 第27-28页 |
三、作文考试目标要求与作文训练的目的模糊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写作思维定势表现形式 | 第30-46页 |
第一节 权威定势与作文立意定势 | 第30-35页 |
一、教师权威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 第30-32页 |
二、书本权威束缚了学生的文体追求 | 第32-34页 |
三、传统观念困扰了学生的价值观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写作中的从众定势问题 | 第35-41页 |
一、从众心理与思想懒惰 | 第36-38页 |
二、从众心理与思维不成熟 | 第38-40页 |
三、从众心理与心理不自信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从众定势问题 | 第41-46页 |
一、教师的评价对从众心理的影响 | 第41-43页 |
二、同学的互相评价对从众心理的暗示 | 第43-44页 |
三、自我的评价对从众心理的诱导 | 第44-46页 |
第三章 个性化作文中突破写作思维定势的指导策略 | 第46-70页 |
第一节 作文指导中鼓励展示学生个性 | 第46-51页 |
一、结合自身的生活题材力求多样性 | 第47-48页 |
二、结合自己写作的优势鼓励个性化写作 | 第48-49页 |
三、多“看”多“想”写作中才能有话可说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初中阶段个性化作文的指导 | 第51-64页 |
一、个性化作文的特点 | 第51-56页 |
二、个性化作文训练 | 第56-64页 |
第三节 个性化作文指导策略的教师角色 | 第64-70页 |
一、是一个学而不厌的“学生” | 第64-65页 |
二、是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 | 第65-68页 |
三、是一个忠实可靠的读者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6页 |
一、本论题结论 | 第70-71页 |
二、论题深入研究难度 | 第71-73页 |
三、应对策略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