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包装学论文--包装材料论文

基于果蔬包装的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22-32页
    1.1 引言第22页
    1.2 果蔬保鲜包装方法第22-23页
    1.3 壳聚糖的性能及应用第23-25页
        1.3.1 壳聚糖的性质第23页
        1.3.2 壳聚糖涂膜在果蔬保鲜包装中的应用第23-25页
        1.3.3 壳聚糖膜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4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第25页
    1.5 纳米纤维素研究进展第25-30页
        1.5.1 纳米纤维素的性质第25-27页
        1.5.2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第27页
        1.5.3 纳米纤维素的原料第27-29页
        1.5.4 纳米纤维素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应用第29-30页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页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0-32页
2 糠醛渣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第32-41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2页
        2.2.2 实验仪器第32-33页
    2.3 糠醛渣木质素的脱除第33-34页
        2.3.1 糠醛渣的原料分析第33页
        2.3.2 糠醛渣原料预处理第33页
        2.3.3 糠醛渣木质素的脱除第33-34页
    2.4 CAHR-NCC的制备第34页
        2.4.1 制备原理第34页
        2.4.2 CAHR-NCC的制备第34页
    2.5 CAHR-NCC表征第34-35页
        2.5.1 Zeta电位第34-35页
        2.5.2 透射电镜第35页
        2.5.3 红外光谱第35页
        2.5.4 射线衍射第35页
        2.5.5 扫描电镜第35页
        2.5.6 热稳定性第35页
        2.5.7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第35页
    2.6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2.6.1 Zeta电位分析第35-36页
        2.6.2 透射电镜分析第36-37页
        2.6.3 红外光谱分析第37页
        2.6.4 X射线衍射分析第37-38页
        2.6.5 扫描电镜分析第38-39页
        2.6.6 热稳定性分析第39页
        2.6.7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CAHR-NCC/CS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第41-54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1-42页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1页
        3.2.2 实验仪器第41-42页
    3.3 CAHR-NCC/CS复合膜的制备第42-43页
        3.3.1 壳聚糖的纯化第42页
        3.3.2 CAHR-NCC/CS复合膜的制备第42-43页
    3.4 CAHR-NCC/CS复合膜的表征第43-44页
        3.4.1 红外光谱第43页
        3.4.2 X-射线衍射第43页
        3.4.3 扫描电镜第43页
        3.4.4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第43页
        3.4.5 机械性能第43页
        3.4.6 吸水性能第43页
        3.4.7 透湿性能第43-44页
        3.4.8 热性能第44页
        3.4.9 光学性能第44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44-52页
        3.5.1 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3.5.2 X射线衍射分析第45页
        3.5.3 扫描电镜分析第45-47页
        3.5.4 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第47-48页
        3.5.5 机械性能分析第48-50页
        3.5.6 吸水性能分析第50页
        3.5.7 透湿性能分析第50-51页
        3.5.8 热性能分析第51-52页
        3.5.9 光学性能分析第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4 无水磷酸体系下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第54-6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4页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4页
        4.2.2 实验仪器第54页
    4.3 P-NCC的制备第54-55页
    4.4 P-NCC的表征第55页
        4.4.1 透射电镜第55页
        4.4.2 红外光谱第55页
        4.4.3 X射线衍射第55页
        4.4.4 场发射扫描电镜第55页
        4.4.5 热稳定性第55页
        4.4.6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第55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4.5.1 透射电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第56页
        4.5.2 红外光谱分析第56-57页
        4.5.3 X射线衍射分析第57页
        4.5.4 热稳定性分析第57-58页
        4.5.5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分析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P-NCC/CS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第60-70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0页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60页
        5.2.2 实验仪器第60页
    5.3 P-NCC/CS复合膜的制备第60页
    5.4 P-NCC/CS复合膜的表征第60-61页
        5.4.1 红外光谱第60页
        5.4.2 X射线衍射第60-61页
        5.4.3 扫描电镜第61页
        5.4.4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第61页
        5.4.5 机械性能第61页
        5.4.6 吸水性能第61页
        5.4.7 透湿性能第61页
        5.4.8 热性能第61页
        5.4.9 光学性能第61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5.5.1 红外光谱分析第61-62页
        5.5.2 X射线衍射分析第62页
        5.5.3 扫描电镜分析第62-64页
        5.5.4 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第64-65页
        5.5.5 机械性能分析第65-66页
        5.5.6 吸水性能第66-67页
        5.5.7 透湿性能分析第67页
        5.5.8 热性能分析第67-68页
        5.5.9 光学性能第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6 超声法制备NCC及其氧化制备NADC与表征第70-77页
    6.1 引言第70页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0页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70页
        6.2.2 实验仪器第70页
    6.3 NADC的制备第70-71页
    6.4 NADC的表征第71-72页
        6.4.1 NADC中醛基含量的测定第71页
        6.4.2 红外光谱第71页
        6.4.3 X射线衍射第71页
        6.4.4 热稳定性第71-72页
        6.4.5 固体核磁共振第72页
    6.5 结果与分析第72-75页
        6.5.1 醛基含量分析第72页
        6.5.2 外光谱分析第72-73页
        6.5.3 X射线衍射分析第73页
        6.5.4 热稳定性分析第73-75页
        6.5.5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第75页
    6.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7 NADC/CS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第77-89页
    7.1 引言第77页
    7.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77-78页
        7.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77页
        7.2.2 实验仪器第77-78页
    7.3 NADC/CS复合膜的制备第78页
    7.4 NADC/CS复合膜的表征第78-79页
        7.4.1 红外光谱第78页
        7.4.2 X-射线衍射第78页
        7.4.3 扫描电镜第78页
        7.4.4 固体核磁共振第78页
        7.4.5 机械性能第78页
        7.4.6 吸水性能第78页
        7.4.7 透湿性能第78页
        7.4.8 热性能第78页
        7.4.9 光学性能第78页
        7.4.10 抑菌性能第78-79页
    7.5 结果与分析第79-87页
        7.5.1 红外光谱分析第79-80页
        7.5.2 X射线衍射分析第80页
        7.5.3 扫描电镜分析第80-82页
        7.5.4 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第82页
        7.5.5 机械性能分析第82-84页
        7.5.6 吸水性能第84页
        7.5.7 透湿性能第84-85页
        7.5.8 热性能分析第85-86页
        7.5.9 光学性能第86页
        7.5.10 抗菌性能第86-87页
    7.6 本章小结第87-89页
8 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对草莓的保鲜研究第89-105页
    8.1 引言第89页
    8.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9-93页
        8.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89-90页
        8.2.2 实验仪器第90页
        8.2.3 样品处理第90页
        8.2.4 失重率第90页
        8.2.5 腐烂率第90页
        8.2.6 呼吸强度第90-91页
        8.2.7 硬度第91页
        8.2.8 电导率第91页
        8.2.9 色度第91页
        8.2.10 pH第91-92页
        8.2.11 有机酸含量第92页
        8.2.1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第92页
        8.2.13 还原糖含量第92页
        8.2.14 维生素C含量第92页
        8.2.15 花青素含量第92页
        8.2.16 总酚含量第92页
        8.2.17 感官评定第92-93页
        8.2.18 数据处理第93页
    8.3 结果与分析第93-103页
        8.3.1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失重率的影响第93-94页
        8.3.2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腐烂率的影响第94-95页
        8.3.3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第95页
        8.3.4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硬度的影响第95-96页
        8.3.5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电导率的影响第96-97页
        8.3.6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色度的影响第97-98页
        8.3.7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pH的影响第98-99页
        8.3.8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第99-100页
        8.3.9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第100页
        8.3.10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第100-101页
        8.3.11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8.3.12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102页
        8.3.13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总酚含量的影响第102-103页
        8.3.14 不同涂膜处理对草莓感官评定的影响第103页
    8.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9 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对黄瓜的保鲜效果第105-120页
    9.1 引言第105页
    9.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5-111页
        9.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05-106页
        9.2.2 实验仪器第106页
        9.2.3 样品处理第106页
        9.2.4 失重率第106页
        9.2.5 硬度第106页
        9.2.6 冷害指数第106-107页
        9.2.7 电导率第107页
        9.2.8 叶绿素含量第107页
        9.2.9 呼吸强度第107-108页
        9.2.1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第108页
        9.2.11 可滴定酸含量第108页
        9.2.12 维生素C含量第108-109页
        9.2.13 丙二醛含量第109-110页
        9.2.14 过氧化氢酶活性第110页
        9.2.15 过氧化物酶活性第110-111页
        9.2.16 数据处理第111页
    9.3 结果与分析第111-119页
        9.3.1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失重率的影响第111-112页
        9.3.2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硬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9.3.3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冷害指数的影响第113页
        9.3.4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电导率的影响第113-114页
        9.3.5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14-115页
        9.3.6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呼吸强度的影响第115页
        9.3.7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第115-116页
        9.3.8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第116-117页
        9.3.9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第117页
        9.3.10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117-118页
        9.3.11 不同涂膜处理对黄瓜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118-119页
    9.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结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结论第120-123页
    创新点第123页
    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个人简历第136-138页
附件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质素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燃油消耗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