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3-21页 |
1 学校适应 | 第13-16页 |
1.1 学校适应的界定 | 第13页 |
1.2 学校适应的指标 | 第13-14页 |
1.3 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差异 | 第14-15页 |
1.4 独生/非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差异 | 第15-16页 |
1.5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的学校适应差异 | 第16页 |
2 父母教养行为 | 第16-17页 |
2.1 父母教养行为的界定 | 第16页 |
2.2 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 | 第16-17页 |
3 父母教养行为、亲子依恋、自我表露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17-20页 |
3.1 父母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 | 第17页 |
3.2 父母教养行为、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 | 第17-18页 |
3.3 父母教养行为、自我表露与学校适应 | 第18-19页 |
3.4 亲子依恋与自我表露 | 第19页 |
3.5 四变量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4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4.1 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 被试 | 第21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1-23页 |
2.1 父母教养行为问卷 | 第21-22页 |
2.2 亲子依恋问卷 | 第22页 |
2.3 自我表露问卷 | 第22-23页 |
2.4 学校适应问卷 | 第23页 |
3 研究程序 | 第23页 |
4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3-42页 |
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 第23页 |
2 初中生的学校适应状况 | 第23-28页 |
2.1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总体状况 | 第23-25页 |
2.2 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差异分析 | 第25-27页 |
2.3 独生/非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差异分析 | 第27页 |
2.4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的学校适应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3 父母教养行为、亲子依恋、自我表露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28-33页 |
4 亲子依恋和自我表露在父母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22 | 第33-42页 |
4.1 父子依恋和父亲表露在父亲积极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 第33-35页 |
4.2 父子依恋和父亲表露在父亲消极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 第35-37页 |
4.3 母子依恋和母亲表露在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 第37-39页 |
4.4 母子依恋和母亲表露在母亲消极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 第39-41页 |
4.5 父母教养行为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部分 分析和讨论 | 第42-50页 |
1 初中生的学校适应状况 | 第42-46页 |
1.1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总体状况 | 第42-43页 |
1.2 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特点 | 第43-44页 |
1.3 独生/非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特点 | 第44-45页 |
1.4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的学校适应特点 | 第45-46页 |
2 亲子依恋和自我表露在父母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46-49页 |
2.1 父母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46页 |
2.2 亲子依恋和自我表露在父亲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46-47页 |
2.3 亲子依恋和自我表露在母亲教养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47-48页 |
2.4 父母教养行为对学校适应影响的差异 | 第48-49页 |
3 教育建议 | 第49-50页 |
4 不足和展望 | 第50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研究工具(部分)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