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5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5页 |
1.5.1 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第2章 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基础理论与动因 | 第25-51页 |
2.1 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基本概念 | 第25-34页 |
2.1.1 现代化 | 第26-28页 |
2.1.2 法治现代化 | 第28-31页 |
2.1.3 军事法治现代化 | 第31-34页 |
2.2 军事法治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 第34-40页 |
2.2.1 完备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 | 第34-36页 |
2.2.2 高效的军事法治实施体系 | 第36-37页 |
2.2.3 严密的军事法治监督体系 | 第37-38页 |
2.2.4 有力的军事法治保障体系 | 第38-40页 |
2.3 军事法治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 第40-42页 |
2.3.1 秩序: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基础价值 | 第40-41页 |
2.3.2 正义:军事法治现代化的中级价值 | 第41页 |
2.3.3 效率:军事法治现代化的终极价值 | 第41-42页 |
2.4 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 | 第42-46页 |
2.4.1 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国家现代化的根基 | 第43-45页 |
2.4.2 军事法治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必由之路 | 第45-46页 |
2.5 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外在动因 | 第46-51页 |
2.5.1 现代战争发展规律的基本因素——战斗力与战争形态 | 第46-48页 |
2.5.2 战斗力和战争形态矛盾运动的规律 | 第48-50页 |
2.5.3 军事法治现代化是提升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 第50-51页 |
第3章 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之"中国特色"的形成过程 | 第51-89页 |
3.1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中国特色"之"魂" | 第51-56页 |
3.1.1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 第52-53页 |
3.1.2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丰富内涵和特殊要求 | 第53-54页 |
3.1.3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穿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始终 | 第54-55页 |
3.1.4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和根本 | 第55-56页 |
3.2 中国军事法治建设特点是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中国特色"之"体" | 第56-73页 |
3.2.1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历程 | 第56-68页 |
3.2.2 我国军事法治现代化的特点在实践中逐步凸显 | 第68-73页 |
3.3 外军军事法治建设共性特点是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中国特色"之"用" | 第73-82页 |
3.3.1 世界主要国家推进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共性特点 | 第73-79页 |
3.3.2 外军军事法治建设特点对我国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启示 | 第79-81页 |
3.3.3 正确处理"体"与"用"的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关键 | 第81-82页 |
3.4 中国军事法治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总结 | 第82-89页 |
3.4.1 核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第82-83页 |
3.4.2 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军事领域的表征 | 第83-84页 |
3.4.3 目标:立足我军实际坚持以提升战斗力为基准目标 | 第84-85页 |
3.4.4 方式:遵循现代军事发展规律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 第85-86页 |
3.4.5 途径:汲取我军优良传统精华与借鉴外军有益经验并重 | 第86-89页 |
第4章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 第89-115页 |
4.1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内涵 | 第89-96页 |
4.1.1 治军理念的现代化 | 第89-91页 |
4.1.2 治军理论的现代化 | 第91-93页 |
4.1.3 军事制度的现代化 | 第93-94页 |
4.1.4 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 第94-96页 |
4.2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战略考量 | 第96-99页 |
4.2.1 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 | 第96-97页 |
4.2.2 在强国强军战略格局中夯实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基础 | 第97-98页 |
4.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发展方向 | 第98-99页 |
4.3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 第99-105页 |
4.3.1 融入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总要求 | 第99-100页 |
4.3.2 强军目标是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 第100-103页 |
4.3.3 保障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主基调 | 第103-104页 |
4.3.4 确保军队履行使命和集中统一是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 第104-105页 |
4.4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 第105-115页 |
4.4.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 第106-108页 |
4.4.2 坚持战斗力标准 | 第108-109页 |
4.4.3 坚持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 | 第109-112页 |
4.4.4 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建设辅助作用 | 第112-115页 |
第5章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矛盾 | 第115-131页 |
5.1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矛盾的成因 | 第115-117页 |
5.1.1 经济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制约军事法治现代化的发展 | 第116页 |
5.1.2 人民军队正规化实践历史较短导致军事法治现代化基础较弱 | 第116-117页 |
5.2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矛盾 | 第117-122页 |
5.2.1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矛盾运动 | 第118-120页 |
5.2.2 军事法治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之问的矛盾是军事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矛盾 | 第120-122页 |
5.3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 第122-131页 |
5.3.1 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削弱军事法治现代化根基 | 第123页 |
5.3.2 军事法治实施不够顺畅阻滞军事法治现代化推进速度 | 第123-126页 |
5.3.3 军事法治监督不够严密紊乱军事法治现代化秩序 | 第126-127页 |
5.3.4 军事法治保障力度不足降低了军事法治现代化成效 | 第127-131页 |
第6章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的推进方略 | 第131-155页 |
6.1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的现代化 | 第131-137页 |
6.1.1 加强军事法规制度体系顶层设计 | 第132-133页 |
6.1.2 推动重点领域军事法规制度建设 | 第133-134页 |
6.1.3 优化军事立法工作机制 | 第134-136页 |
6.1.4 完善军事规范性文件审查和备案制度 | 第136-137页 |
6.2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治实施的现代化 | 第137-144页 |
6.2.1 各级党委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决策 | 第137-138页 |
6.2.2 各级机关依据法律法规指导所属部队工作 | 第138-140页 |
6.2.3 全军部队严格依法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 第140-142页 |
6.2.4 全体官兵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和职责 | 第142-144页 |
6.3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监督的现代化 | 第144-151页 |
6.3.1 强化军队党组织内部监督 | 第145-147页 |
6.3.2 完善军队各层级之间互相监督 | 第147页 |
6.3.3 加强军队内部专门监督机关职能 | 第147-150页 |
6.3.4 拓宽官兵参与监督渠道 | 第150-151页 |
6.3.5 畅通社会公众监督路径 | 第151页 |
6.4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保障的现代化 | 第151-155页 |
6.4.1 创新发展军事法治理论 | 第152-153页 |
6.4.2 造就高素质军事法律人才队伍 | 第153-154页 |
6.4.3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法治文化 | 第154-155页 |
结语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