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cat第5-8页
绪论第13-35页
    一、选题背景第13-18页
    二、选题意义第18-21页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1-28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30页
    五、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六、研究重点与难点第31-32页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第32-35页
第一章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研究的基本理论第35-69页
    第一节 社会养老保障基本概念第35-44页
        一、老龄化及其发展速度第35-37页
        二、养老及社会养老第37-39页
        三、社会保障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第39-43页
        四、社会养老保障基本模式第43-44页
    第二节 社会养老保障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第44-53页
        一、社会养老保障的历史渊源第44-50页
        二、社会养老保障的理论基础第50-53页
    第三节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分析:理论、框架与维度第53-69页
        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分析理论第53-63页
        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分析框架第63-66页
        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分析维度第66-69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第69-99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试步时期(1949—1986)第69-79页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创立(1949—1966)第69-73页
        二、养老保障制度的失调(1966—1976)第73-74页
        三、养老保障制度的修复(1976—1986)第74-76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试步时期的启示第76-79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社会化改革探索时期(1986—1992)第79-81页
        一、确定了养老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和社会化方向第79-80页
        二、提出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第80-81页
        三、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试点第81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系统建设时期(1992—2008)第81-90页
        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建设时期(1992——2000)第82-87页
        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整完善时期(2000—2008)第87-90页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升级时期(2008年至今)第90-97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升级的背景第91-93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升级的过程第93-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内生性优势第99-123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取向优势第99-107页
        一、制度变迁中的价值取向第99-101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取向变迁第101-105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优势第105-107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立场优势第107-123页
        一、所有制与养老保障第108-112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需求主体全覆盖历程第112-116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立场优势第116-123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践性优势第123-165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多主体责任共担优势第123-138页
        一、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障中的责任第123-128页
        二、个人在社会养老保障中的责任第128-130页
        三、企业在社会养老保障中的责任第130-131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多主体责任共担机制的变迁发展第131-136页
        五、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多主体责任共担优势第136-138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适应性优势第138-153页
        一、制度有效性与制度适应性第138-141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适应性分析第141-150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适应性表现第150-153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优势第153-165页
        一、可持续与经济社会发展第153-156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提出过程与合理建构第156-159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优势分析第159-165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发挥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第165-187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发挥的制约因素第165-174页
        一、养老保险的地区和行业差距制约公平价值取向优势的发挥第165-167页
        二、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低参保率制约全覆盖优势的发挥第167-169页
        三、养老保险的高缴费率和不合理结构制约多主体责任共担优势的发挥第169-170页
        四、养老金的转移接续困难制约可适应优势的发挥第170-171页
        五、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制约可持续优势的发挥第171-174页
    第二节 影响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发挥的原因分析第174-187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落后是制约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原因第174-179页
        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定位不准确是制约制度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第179-180页
        三、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不明显是制约制度优势发挥的直接原因第180-182页
        四、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水平落后是制约制度优势发挥的管理原因第182-184页
        五、个人参保的消极被动是制约制度优势发挥的主观原因第184-187页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充分实现的具体路径第187-227页
    第一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多维价值取向体系第187-195页
        一、以群体公平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分配价值取向第187-190页
        二、以代际公正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价值取向第190-193页
        三、以发展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终极价值理念第193-195页
    第二节 构建中国特色一体化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第195-208页
        一、一体化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构必要性第195-197页
        二、一体化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第197-200页
        三、一体化多层次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构建第200-203页
        四、一体化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第203-208页
    第三节 探索农村一体化多层次养老保险渐进路径第208-214页
        一、农民收入是制约农村和全国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第208-209页
        二、土地在农民增收和养老保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第209-211页
        三、土地换保障嵌入一体化多层次养老保险路径第211-214页
    第四节 合理引导家庭养老嵌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第214-227页
        一、家庭养老嵌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第214-216页
        二、家庭养老嵌入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第216-219页
        三、家庭养老嵌入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第219-220页
        四、家庭养老嵌入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具体路径第220-227页
结语第227-229页
参考文献第229-241页
致谢第241-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43页

论文共2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特色军事法治现代化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文化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