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第二章 孔子乐教目的观 | 第9-17页 |
第一节 孔子“吾与点也”折射出的乐教目的观 | 第10-12页 |
一、孔子“吾与点也”典释 | 第10-11页 |
二、“吾与点也”折射出的乐教目观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孔子音乐教育实践 | 第12-17页 |
一、孔子音乐教育实践学习 | 第12页 |
二、孔子乐教实践活动 | 第12-15页 |
三、孔子音乐教育实践的历史影响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孔子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17-19页 |
一、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 | 第17-18页 |
二、柏拉图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19-21页 |
一、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思想 | 第19-20页 |
二、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三种音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 第21-24页 |
一、三种音乐目的观的相同点 | 第21-22页 |
二、三种音乐目的观的差异性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孔子与近现代音乐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以学科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25-27页 |
一、学科中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 第25-27页 |
二、学科中心的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27页 |
第二节 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27-29页 |
一、儿童中心喜儿音乐教育思想 | 第27-29页 |
二、儿童中心的音乐教育目的观 | 第29页 |
第三节 三种音乐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 第29-31页 |
一、三种音乐目的观的相同点 | 第29-30页 |
二、三种音乐教育目的的差异性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孔子乐教目的观对当代的意义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对个人树立人生信仰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对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价值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 第33-35页 |
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在校发表的学术期刊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