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5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 第14页 |
·学术领域的持久关注 | 第14-16页 |
·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 | 第16-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50页 |
·教学理论的关注焦点 | 第19-23页 |
·科学教学研究的进展 | 第23-34页 |
·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 | 第34-50页 |
·研究问题 | 第50页 |
·研究设计 | 第50-54页 |
·研究思路 | 第50-52页 |
·研究进程 | 第52-54页 |
第2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 第54-112页 |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建构 | 第54-63页 |
·理论基础 | 第54-56页 |
·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核心思想 | 第57-58页 |
·“思维型”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理论探索 | 第58-63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概念教学探索 | 第63-79页 |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 | 第63-65页 |
·概念教学环节设计 | 第65-68页 |
·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 第68-74页 |
·概念教学设计示例 | 第74-79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规律教学探索 | 第79-89页 |
·规律形成的心理过程 | 第79页 |
·规律教学环节设计 | 第79-82页 |
·规律教学策略分析 | 第82-85页 |
·“思维型”规律教学示例 | 第85-89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习题教学探索 | 第89-103页 |
·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 第90页 |
·习题教学环节设计 | 第90-92页 |
·习题教学策略分析 | 第92-103页 |
·“思维型”习题教学示例 | 第103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实验教学探索 | 第103-112页 |
·演示实验教学探索 | 第103-107页 |
·分组实验教学探索 | 第107-112页 |
第3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创新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112-172页 |
·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112-114页 |
·实验目的 | 第112页 |
·实验假设 | 第112-114页 |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114-127页 |
·实验设计 | 第114-117页 |
·实验对象 | 第117页 |
·实验工具 | 第117-121页 |
·实验程序 | 第121-126页 |
·数据处理 | 第126-127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27-165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 | 第138-147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 第147-151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 | 第151-158页 |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第158-165页 |
·综合讨论 | 第165-170页 |
·对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165-167页 |
·对实验过程的讨论 | 第167-169页 |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169-170页 |
·实验结论 | 第170-172页 |
第4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 第172-184页 |
·教学准备方面的建议 | 第172-174页 |
·教学设计方面的建议 | 第174-178页 |
·教学活动方面的建议 | 第178-180页 |
·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 第180-181页 |
·教学环境方面的建议 | 第181-182页 |
·教学评价方面的建议 | 第182-184页 |
第5章 结语 | 第184-188页 |
·研究的回顾与结论 | 第184-185页 |
·研究回顾 | 第184-185页 |
·研究结论 | 第185页 |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第185-188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5-186页 |
·研究的局限之处 | 第186-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200页 |
附录 | 第200-230页 |
致谢 | 第230-2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