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研究--以哈尔滨市高职院校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的对象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 第2章 教师“职业高原”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5页 |
| ·“高原现象”、“职业高原”和教师“职业高原” | 第22-23页 |
| ·教师“职业高原”与职业倦怠的区分 | 第23-25页 |
| 第3章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的现状与影响 | 第25-38页 |
|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的问卷分析 | 第25-36页 |
| ·样本的个人信息统计 | 第27-29页 |
|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的数据分析 | 第29-36页 |
|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第4章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8-48页 |
|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社会原因 | 第38-43页 |
| ·高职教育的社会变迁 | 第38-41页 |
| ·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 第41-43页 |
|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制度原因 | 第43-45页 |
|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个人原因 | 第45-48页 |
| 第5章 应对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的对策建议 | 第48-56页 |
| ·社会应为高职教师创造舒适的人文环境 | 第48-50页 |
| ·学校应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 第50-53页 |
| ·教师应加强“职业高原”免疫力 | 第53-5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现象调查问卷 | 第60-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