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7-10页 |
| ·有利于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 | 第9页 |
|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 第9-10页 |
| ·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 ·文献研究 | 第12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 ·数据处理 | 第12页 |
| ·因素分析并总结规律 | 第12页 |
| ·提出观念 | 第12页 |
| ·确定基本的实施途径 | 第12-13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20页 |
| ·消费 | 第13-16页 |
| ·消费 | 第13-14页 |
| ·消费观 | 第14-15页 |
| ·大学生消费观 | 第15-16页 |
| ·消费心理 | 第16页 |
| ·影响消费的因素 | 第16-19页 |
| ·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 第17-18页 |
| ·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国际化大都市 | 第19-20页 |
| 3 两地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对比 | 第20-29页 |
| ·西安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 第20-23页 |
| ·经济来源 | 第20页 |
| ·消费结构 | 第20-23页 |
| ·新加坡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 第23-25页 |
| ·经济来源 | 第23-24页 |
| ·消费结构 | 第24-25页 |
| ·两地大学生消费观之比较 | 第25-29页 |
| ·两地大学生消费观的共性 | 第25-26页 |
| ·两地大学生消费观的差异性 | 第26-29页 |
| 4 两地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 ·西安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消费目标尚未明确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 第29页 |
| ·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消费 | 第29-30页 |
| ·理财意识淡薄,规划能力差 | 第30-31页 |
| ·新加坡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透支消费 | 第31-32页 |
| ·奢侈消费 | 第32页 |
| ·信用消费 | 第32-33页 |
| 5 形成两地大学生消费观的因素 | 第33-39页 |
| ·影响西安大学生消费观的因素 | 第33-36页 |
| ·外在因素 | 第33-36页 |
| ·内在因素 | 第36页 |
| ·影响新加坡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 | 第36-39页 |
| ·外在因素 | 第36-37页 |
| ·内在因素 | 第37-39页 |
| 6 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 第39-44页 |
| ·学校教育 | 第39-42页 |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 第39-40页 |
| ·加强“三观”、“三情”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消费 | 第40页 |
| ·改进学校的教育方式,加强校园消费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 ·进行与消费相关的知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 第41-42页 |
| ·改革学生奖学金发放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劳动创造财富 | 第42页 |
| ·社会教育 | 第42页 |
| ·家庭教育 | 第42-44页 |
| 7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3页 |
| 调查问卷 | 第53-57页 |
| Questionnaire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