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 表格清单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文献查阅 | 第18页 |
| ·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 | 第18页 |
| ·空间句法分析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 | 第21-30页 |
| ·关于可达性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 ·可达性 | 第21页 |
| ·可达性和空间句法关系 | 第21-22页 |
| ·可达性研究的发展 | 第22-23页 |
| ·空间句法的相关研究 | 第23-27页 |
| ·空间句法的概念 | 第23页 |
| ·空间句法研究中的变量参数 | 第23-25页 |
| ·空间句法研究中空间组构基本特征的变量 | 第25-26页 |
| ·空间句法在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 ·丰玮——通过出行情况了解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状况 | 第27-28页 |
| ·汪夏——通过对居民出行分析提出出行优化策略建立低碳社会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小区内部可达性分析 | 第30-60页 |
| ·空间句法对空间的量化分析方法 | 第30页 |
| ·所选小区介绍 | 第30-35页 |
| ·小区选择 | 第30-32页 |
| ·小区内部空间构型解说 | 第32-35页 |
| ·总体整合度分析 | 第35-40页 |
| ·小区内主干道拓扑深度分析 | 第40-48页 |
| ·小区内部道路排布 | 第48-53页 |
| ·轴线密度 | 第48-49页 |
| ·网格轴线度 | 第49-50页 |
| ·尽端路轴百分比 | 第50-51页 |
| ·迷宫指数 | 第51-53页 |
| ·人流可理解度 | 第53-55页 |
| ·小区内部协同度和人流界面分析 | 第55-59页 |
| ·协同度 | 第55-57页 |
| ·人流界面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小区对外交通出行现状及三年间对比分析 | 第60-87页 |
| ·调研基本信息 | 第60-65页 |
|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 第60页 |
| ·对出行目的的分类 | 第60-61页 |
| ·被调研者属性统计情况 | 第61-65页 |
| ·外部公共交通设施分布情况 | 第65-68页 |
| ·公共交通设施 | 第65-67页 |
| ·小区周边道路资源 | 第67-68页 |
| ·小区周边道路施工状况 | 第68页 |
| ·不同目的下的出行频率现状 | 第68-73页 |
| ·上学/上班与送孩子上学 | 第68页 |
| ·购物 | 第68-71页 |
| ·锻炼 | 第71-72页 |
| ·就医 | 第72-73页 |
| ·三年间频率对比 | 第73-77页 |
| ·购物 | 第73-75页 |
| ·锻炼 | 第75-76页 |
| ·就医 | 第76-77页 |
| ·不同目的下的出行方式现状 | 第77-80页 |
| ·上学/上班 | 第77页 |
| ·送孩子上学 | 第77-78页 |
| ·购物 | 第78-79页 |
| ·锻炼 | 第79页 |
| ·就医 | 第79-80页 |
| ·三年间出行方式对比 | 第80-85页 |
| ·上学/上班 | 第80-81页 |
| ·送孩子上学 | 第81-82页 |
| ·购物 | 第82-83页 |
| ·锻炼 | 第83-84页 |
| ·就医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五章 居民属性与出行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87-102页 |
| ·对小区居民属性进行分类界定 | 第87-88页 |
| ·提出假设 | 第88页 |
| ·验证假设,探究出行者属性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88-100页 |
| ·收入方面 | 第88-92页 |
| ·性别方面 | 第92-96页 |
| ·年龄方面 | 第96-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2-105页 |
| ·各章概括与总结 | 第102-103页 |
| ·研究结论 | 第103-104页 |
| ·研究展望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 附录 1 | 第111-116页 |
| 附录 2 | 第116-11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