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南儋州调声的艺术形态
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儋州调声的地理环境与田野调查 | 第9-19页 |
·生成儋州调声的地理环境 | 第9-11页 |
·地理环境 | 第9-10页 |
·民族分布 | 第10-11页 |
·田野工作概述 | 第11-19页 |
二、儋州调声的社会背景 | 第19-25页 |
·儋州调声源流 | 第19-21页 |
·儋州调声与传统习俗 | 第21-23页 |
·儋州调声与汉族婚俗 | 第21-22页 |
·“后生楼”与“夜游” | 第22-23页 |
·儋州调声社会背景流变 | 第23-25页 |
·传播形式的变化 | 第23-24页 |
·习俗的流变 | 第24-25页 |
三、儋州调声的艺术形态 | 第25-51页 |
·儋州调声概述 | 第25-35页 |
·儋州调声的创作方式 | 第25-26页 |
·集体性的表现形式——调声队 | 第26-30页 |
·调声的肢体语言 | 第30-33页 |
·儋州调声的特点 | 第33-35页 |
·儋州调声的题材内容 | 第35-38页 |
·情歌类 | 第35-37页 |
·生活实事类 | 第37-38页 |
·宣传类 | 第38页 |
·儋州调声的音乐特征 | 第38-51页 |
·调式特征 | 第39-44页 |
·旋法特征 | 第44-48页 |
·结构特征 | 第48-51页 |
四、儋州调声的传承发展与反思 | 第51-58页 |
·儋州调声的传承发展现状 | 第51-53页 |
·民间自发的群众基础 | 第51-52页 |
·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 | 第52-53页 |
·儋州调声文化再造的反思 | 第53-58页 |
·儋州调声实践形式、创作方式的发展与文化的脱离 | 第54-55页 |
·儋州调声市场化发展与文化的脱离 | 第55-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