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力资本与其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19页 |
| ·人力资本的特性 | 第19-20页 |
| ·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 | 第20-22页 |
| ·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 第22-25页 |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2-23页 |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 ·经济增长模型简介 | 第25-28页 |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第25-26页 |
| ·有效劳动投入模型 | 第26页 |
| ·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安徽省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存量的度量 | 第28-34页 |
| ·安徽省人力资本现状 | 第28-31页 |
| ·安徽省人力资本的数量 | 第28-29页 |
| ·安徽省人力资本的质量 | 第29-31页 |
| ·安徽省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 | 第31-34页 |
| ·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方法 | 第31-32页 |
| ·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安徽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4-46页 |
| ·经济增长模型的选择 | 第34-35页 |
| ·指标的选取与测算 | 第35-38页 |
| ·产出总量指标的选取与测算 | 第35页 |
| ·物质资本指标的选取与测算 | 第35-38页 |
| ·人力资本存量指标、人力资本水平指标的选取与测算 | 第38页 |
| ·回归方程的相关性检验 | 第38-43页 |
| ·各要素与产出总量数据汇总 | 第38-39页 |
| ·各要素与产出总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检验 | 第39-40页 |
| ·各要素与产出总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 | 第40-43页 |
|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43-46页 |
|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 ·贡献率分析 | 第44-45页 |
| ·外部性模型和有效劳动模型测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0页 |
| ·本文的不足 | 第50页 |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