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登记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内容与框架 | 第18-19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9-21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信用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质押融资理论 | 第23-27页 |
·融资原理 | 第24-25页 |
·授信方式 | 第25页 |
·信用风险 | 第25-26页 |
·法律风险 | 第26页 |
·操作风险 | 第26-27页 |
·上述理论的应用 | 第27-29页 |
第3章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登记制度现状 | 第29-38页 |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登记公示系统介绍 | 第29-31页 |
·系统用户管理 | 第29-30页 |
·系统登记 | 第30-31页 |
·系统查询 | 第31页 |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运行现状 | 第31-36页 |
·查询量多于登记量 | 第32页 |
·质押登记多于转让登记 | 第32-33页 |
·出质人以中小企业为主 | 第33-34页 |
·登记机构以全国性银行为主 | 第34-35页 |
·质押品种以贸易账款为主 | 第35-36页 |
·登记地区以东部沿海为主 | 第36页 |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作用初显 | 第36-38页 |
第4章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存在问题及根源 | 第38-46页 |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登记机关形式审查 | 第38-39页 |
·质权人单方登记 | 第39-40页 |
·系统功能有待完善 | 第40页 |
·应收账款登记风险 | 第40-41页 |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问题根源 | 第41-46页 |
·信用信息不对称 | 第41-42页 |
·法律界定不明确 | 第42-43页 |
·制度规定不统一 | 第43-44页 |
·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44-46页 |
第5章 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设计 | 第46-51页 |
·完善动产登记立法,建设统一登记系统 | 第46-47页 |
·界定质押出质范围,扩大质押融资品种 | 第47页 |
·修订质押登记制度,明确质押登记规则 | 第47-48页 |
·改进登记公示系统,规范登记查询操作 | 第48-49页 |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