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创作成果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模仿式复调因素 | 第20-32页 |
第一节 严格模仿 | 第20-22页 |
一、 八度关系的严格模仿 | 第21页 |
二、 相差四、五度关系的严格模仿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自由模仿 | 第22-27页 |
一、 单声部的自由模仿 | 第23-24页 |
二、 多声部的相继模仿形式 | 第24-25页 |
三、 点、线结合的自由模仿形式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扩大模仿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卡农式模仿 | 第28-32页 |
第二章 对比复调因素 | 第32-60页 |
第一节 性格化的复调因素 | 第32-47页 |
一、 主题并列的复调因素 | 第32-36页 |
二、 固定音型式的复调因素 | 第36-41页 |
三、 长音衬腔式的复调因素 | 第41-47页 |
第二节 呼应式的复调因素 | 第47-52页 |
一、 动机式的呼应 | 第47-48页 |
二、 乐句式的呼应 | 第48-50页 |
三、 呼应句相继进行 | 第50-51页 |
四、 多种呼应方式的同时使用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衬托式的复调因素 | 第52-60页 |
一、 等时值连续进行的衬托式复调因素 | 第53-55页 |
二、 点、线结合式的衬托式复调因素 | 第55-60页 |
第三章 复调因素在蒙古族民歌改编的多声部合唱中的启示 | 第60-63页 |
第一节 复调因素在蒙古族民歌改编的多声部合唱中形成与发展的特性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复调因素在蒙古族民歌改编的多声部合唱中的运用在教学中的探索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