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民国中学物理教科书内容演变研究(1912-1937)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21页
 (一) 问题提出第8-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第10页
  1. 本研究的意义第10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0页
 (三)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 有关近代科学教育的研究第11-12页
  2. 有关近代教科书的研究第12-13页
  3. 有关民国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第13页
  4. 有关民国物理教科书的研究第13-15页
 (四) 概念界定第15-16页
  1. “中学”的概念界定第15页
  2. “教科书”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五) 研究的目的第16-17页
 (六)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7-21页
  1. 研究的思路第17页
  2. 物理教科书内容评价标准第17-19页
  3. 研究的方法第19-21页
一、民初中学物理教科书研究(1912——1922)第21-37页
 (一) 背景第21-23页
 (二) 民初典型中学物理教科书内容分析(四年一贯制)第23-37页
  1. 中学物理教科书内容选择分析及特点第23-31页
  2. 中学物理教科书内容组织分析及特点第31-32页
  3. 中学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分析及特点第32-37页
二、民国“壬戌学制”后中学物理教科书研究(1923-1937)第37-55页
 (一) 背景第37-38页
 (二) 1923—1926年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写概况第38-43页
  1. 初中混合教科书物理部分内容选择的分析及特点第39页
  2. 初中混合教科书物理部分内容组织的分析及特点第39-40页
  3. 初中混合教科书物理部分内容呈现特点第40-43页
  4. 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概况第43页
 (三) 1927——1937年教科书编写概况第43-55页
  1. 初中物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特点第43页
  2. 初中物理教科书内容组织特点第43-44页
  3. 初中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特点第44-49页
  4. 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特点第49页
  5. 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组织特点第49-50页
  6. 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特点第50-55页
三、总体演变特点及启示第55-68页
 (一) 物理教科书总体演变特点(1912——1937)第55-59页
  1.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编写逐渐重视学生的发展第55-57页
  2. 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从隐性转为显性又逐渐转为隐性第57-58页
  3. 教科书内容呈现的方法由“演绎法”转向“归纳法”第58-59页
 (二) 对当代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启示第59-68页
  1.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编写应当重视学生的发展第59-61页
  2. 注意科学方法的显性呈现第61-63页
  3. 教科书应注重“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第63-66页
  4. 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写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足本国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著作类第68-70页
 期刊论文类第70-71页
 学位论文类第71-72页
 史料、工具书类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绩溪县为例
下一篇:关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