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

英文摘要第1-9页
前言(含内容提要)第9-15页
 一、 论文的选题与意义第9-11页
 二、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结构第11-13页
 三、 论文的特点第13-15页
第一章 企业融资理论与企业融资的市场选择第15-35页
 一、 企业融资的实质与企业的融资结构第15-19页
  (一) 企业融资的实质第15-17页
  (二)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第17-18页
  (三) 企业的融资结构安排第18-19页
 二、 企业融资理论综述第19-26页
  (一)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MM定理及其发展第19-23页
  (二) Rose模型理论第23页
  (三) 代理成本理论第23-24页
  (四) 信号模型理论第24-26页
 三、 企业融资的市场选择第26-29页
  (一) 企业融资的市场比较第26页
  (二) 企业融资的资本成本比较第26-29页
 四、 企业融资选择中债券融资的优势分析第29-33页
  (一) 企业债券融资的低成本优势第29-30页
  (二) 企业债券融资的杠杆效应第30-31页
  (三) 企业债券融资的税收分析第31-33页
  (四) 企业债券融资与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第33页
 五、 西方企业资本构成理论对中国企业的适应性第33-35页
第二章 企业债券融资的国际经验借鉴第35-43页
 一、 美国公司债券融资第35-37页
  (一) 公司债券的类型第35-36页
  (二) 公司债券的定价与报价第36-37页
  (三) 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介绍第37页
 二、 美国市政债券融资第37-39页
 三、 亚洲公司债券融资的发展第39-40页
 四、 借鉴与启迪第40-43页
  (一) 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是防范银行体系陷入困境的明智选择第40-41页
  (二) 发展企业债券融资的时机即将到来第41-43页
第三章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43-67页
 一、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第43-53页
  (一) 中国企业债券的源起与类别第43-45页
  (二) “企业债券”与“公司债券”第45-46页
  (三)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历史回顾第46-50页
  (四)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特征第50-53页
 二、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制约因素第53-57页
  (一)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缓慢的原因第53-56页
  (二)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第56-57页
 三、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存在问题与对策第57-67页
  (一) 企业债券的融资主体第57-58页
  (二) 企业债券的利率市场化第58-59页
  (三) 企业债券的流通第59-61页
  (四) 企业债券的监管与社会监督第61-64页
  (五) 企业债券利息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第64-65页
  (六) 企业债券投资队伍建设第65-67页
第四章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与创新第67-83页
 一、 发展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必要性第67-71页
  (一)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成就第67-68页
  (二) 发展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现实意义第68-71页
 二、 发展企业债券融资的有利因素第71-74页
  (一) 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第72页
  (二) 政策面对企业债券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第72页
  (三) 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第72-73页
  (四) 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第73页
  (五) 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增加了企业债券的吸引力第73页
  (六) 股票市场的巨大风险增加了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需求第73-74页
  (七) 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的拓展第74页
 三、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突破口第74-76页
  (一) 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将成为企业债券融资的试验第75页
  (二) 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发展企业债券融资的过渡第75页
  (三) 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创新第75-76页
  (四) 发展债券专业投资基金第76页
  (五) 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强化对企业债券的评级第76页
 四、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创新第76-80页
  (一) 企业债券品种的设计与创新第76-78页
  (二) 企业债券衍生工具的设计与创新第78页
  (三) 企业债券融资制度创新第78-80页
 五、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展望第80-83页
  (一) 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方向第80页
  (二) 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方针第80-81页
  (三) 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方法第81-83页
第五章 中国企业可转换债券融资第83-93页
 一、 企业可转换债券在企业债券中的地位第83-86页
  (一) 可转债是一种特殊的融资工具第83-84页
  (二) 可转债融资是弱市环境中的融资选择第84-86页
 二、 企业可转换债券机会分析第86-93页
  (一) 政策背景第86-87页
  (二) 投资价值分析要点第87-88页
  (三) 可转债发行的适应性分析第88-90页
  (四) 可转债的投资机会第90-93页
第六章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风险与管理第93-110页
 一、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风险第93-98页
  (一) 企业融资的一般风险第93-94页
  (二) 企业债券融资特定的风险第94-95页
  (三) 现阶段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第95-98页
 二、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风险根源第98-100页
  (一) 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不规范第98-99页
  (二) 信用评级不合理第99页
  (三) 发债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第99页
  (四) 企业债券担保有效性低第99-100页
 三、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风险防范与管理第100-110页
  (一) 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制度第100-103页
  (二) 加强企业发行债券的法制建设第103页
  (三) 严格履行企业债券的审批手续,实行市场化发行第103-104页
  (四) 强化对债券融资企业的日常监管第104-105页
  (五) 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建设安全、高效的市场基础设施第105-107页
  (六) 创立企业债券基金,稳定企业债券市场第107页
  (七) 可转债融资的风险及防范第107-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后记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金融制度分析
下一篇:中国税收制度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