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 | 第1-18页 |
0. 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0. 2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3-15页 |
0. 2. 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 2. 2 研究思路和篇章结构 | 第14-15页 |
0. 3 主要结论 | 第15-18页 |
1. 信息成本与金融中介 | 第18-43页 |
1. 1 信息成本与金融中介理论 | 第18-37页 |
1. 1. 1 交易成本与金融中介 | 第19-21页 |
1. 1. 2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中介 | 第21-22页 |
1. 1. 3 逆向选择与金融中介 | 第22-27页 |
1. 1. 4 道德风险与金融中介 | 第27-31页 |
1. 1. 5 流动性保险、代理监督和金融中介 | 第31-37页 |
1.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中介理论的挑战 | 第37-41页 |
1. 3 小结 | 第41-43页 |
2. 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变革 | 第43-61页 |
2.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银行业重点功能的变化 | 第43-52页 |
2. 1. 1 参与成本与有限参与 | 第43-45页 |
2. 1. 2 长期关系、隐性保险和参与成本 | 第45-52页 |
2.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银行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 第52-60页 |
2. 2. 1 1990年代的银行业并购浪潮 | 第52-54页 |
2. 2. 2 银行业并购的原因分析 | 第54-57页 |
2. 2. 3 银行业的并购与一国的金融政策 | 第57-60页 |
2. 3 小结 | 第60-61页 |
3.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制度的稳定性 | 第61-91页 |
3. 1 银行危机理论(1) 和存款保险制度 | 第61-63页 |
3. 1. 1 银行危机理论(1) --太阳黑子观 | 第61-62页 |
3. 1. 2 银行存款挤兑与存款保险制度 | 第62-63页 |
3. 2 银行危机理论(2) 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 | 第63-73页 |
3. 2. 1 银行危机理论(2) --真实商业周期观 | 第64-68页 |
3. 2. 2 存款挤兑与最优公共政策 | 第68-73页 |
3. 3 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制度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 第73-80页 |
3. 3. 1 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业的道德风险 | 第73-76页 |
3. 3. 2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道德风险 | 第76-78页 |
3. 3. 3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道德风险 | 第78-80页 |
3. 4 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制度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 第80-83页 |
3. 5 银行危机与谨慎性金融监管 | 第83-90页 |
3. 5. 1 银行业保护、特许权价值和金融监管 | 第83-85页 |
3. 5. 2 资本充足率与金融监管 | 第85-87页 |
3. 5. 3 市场纪律与金融监管 | 第87-90页 |
3. 6 小结 | 第90-91页 |
4. 信息成本与金融制度结构 | 第91-119页 |
4. 1 不同金融制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 第91-94页 |
4. 1. 1 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的形成 | 第91-92页 |
4. 1. 2 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的形成 | 第92-93页 |
4. 1. 3 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结构的趋同化 | 第93-94页 |
4. 2 金融制度结构相对效率分析 | 第94-107页 |
4. 2. 1 监督成本与金融制度结构的相对效率 | 第95-96页 |
4. 2. 2 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和金融制度的相对效率 | 第96-102页 |
4. 2. 3 金融制度结构相对效率的进一步分析 | 第102-107页 |
4. 3 信息成本与金融制度结构的动态分析 | 第107-117页 |
4. 3. 1 基本模型 | 第107-111页 |
4. 3. 2 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 第111-115页 |
4. 3. 3 转轨经济金融制度设计的政策含义 | 第115-117页 |
4. 4 小结 | 第117-119页 |
5. 我国金融制度的效率性和稳定性 | 第119-134页 |
5. 1 我国金融制度的效率分析 | 第119-125页 |
5. 1. 1 我国金融制度结构 | 第119-120页 |
5. 1. 2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 | 第120-121页 |
5. 1. 3 金融制度效率与我国金融制度结构设计 | 第121-123页 |
5. 1. 4 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与竞争能力 | 第123-125页 |
5. 2 我国金融制度的稳定性分析 | 第125-132页 |
5. 2. 1 构建我国金融安全网的基本问题 | 第126-128页 |
5. 2. 2 金融监管与我国金融制度的稳定性 | 第128-132页 |
5. 3 小结 | 第132-13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4-140页 |
后记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