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制度及制度变迁 | 第1-31页 |
1. 1 关于制度(institution) | 第11-14页 |
1. 2 制度主义的两分框架 | 第14-20页 |
1. 3 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比较与评述 | 第20-22页 |
1. 4 一个制度变迁的演进框架 | 第22-31页 |
02 作为制度的税收和税收制度 | 第31-46页 |
2. 1 作为制度的税收 | 第31-35页 |
2. 1. 1 共性特征 | 第33-34页 |
2. 1. 2 个性特征 | 第34-35页 |
2. 2 税收制度 | 第35-41页 |
2. 2. 1 税收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35-37页 |
2. 2. 2 税收制度结构 | 第37-40页 |
2. 2. 3 税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 | 第40-41页 |
2. 3 税收制度变迁的理论 | 第41-46页 |
2. 3. 1 税收制度变迁的前提和基础 | 第41-44页 |
2. 3. 2 税收制度变迁的模式 | 第44-46页 |
03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安排与演进特征 | 第46-61页 |
3. 1 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制 | 第46-47页 |
3. 2 经济发展战略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 第47-48页 |
3. 3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度安排 | 第48-52页 |
3. 3. 1 工业化战略下的正式制度安排 | 第48-51页 |
3. 3. 2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 第51-52页 |
3. 4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税收制度安排与演进特征 | 第52-61页 |
3. 4. 1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初步确立 | 第52-53页 |
3. 4. 2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税收制度变迁 | 第53-55页 |
3. 4. 3 传统经济体制下税收制度的演进特征 | 第55-61页 |
04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税收制度安排及其演进特征 | 第61-79页 |
4. 1 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 | 第61-66页 |
4. 1. 1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 | 第61-64页 |
4. 1. 2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始选择 | 第64-66页 |
4. 2 经济体制改革与税收制度改革 | 第66-70页 |
4. 2. 1 经济体制改革与税收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主线 | 第66-68页 |
4. 2. 2 经济体制改革与税收制度-其它线路 | 第68-69页 |
4. 2. 3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税收制度改革 | 第69-70页 |
4. 3 税收制度演进特征 | 第70-79页 |
05 非正式制度对税收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 | 第79-101页 |
5. 1 关于非正式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80-89页 |
5. 1. 1 经济学视野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 第80-84页 |
5. 1. 2 社会学视野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 第84-89页 |
5. 2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对税收行为的影响 | 第89-101页 |
5. 2. 1 社会结构转型中的税收行为特征 | 第90-94页 |
5. 2. 2 纳税意识对税收制度变迁的影响 | 第94-95页 |
5. 2. 3 关系、人情、面子--一个从社会学视角的税收行为分析 | 第95-101页 |
06 市场化税收制度建设的初步对策研究 | 第101-113页 |
6. 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建设初步对策 | 第101-109页 |
6. 2 加入WTO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初步对策 | 第109-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后记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