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0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9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构架 | 第9-10页 |
第2章 温特主义的产生及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温特主义的产生 | 第10-11页 |
·温特主义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温特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 第11页 |
·温特主义是一种通过企业的战略联盟来实施行业垄断的形式 | 第11-12页 |
·温特主义涉及到的两个概念 | 第12-13页 |
·生产模块化 | 第12页 |
·水平型跨国生产体系 | 第12-13页 |
第3章 温特主义背景下我国OEM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 第13-18页 |
·我国OEM企业的机遇 | 第14-15页 |
·利用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打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之中 | 第14页 |
·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使企业获得技术进步 | 第14-15页 |
·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规范企业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第15页 |
·我国OEM企业的挑战 | 第15-18页 |
·我国OEM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 第15-17页 |
·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中心依赖性和依附性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 第17页 |
·我国OEM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 第17页 |
·温特制企业有可能将其模块化生产企业从中国转移 | 第17-18页 |
第4章 我国OEM企业发展路径选择 | 第18-31页 |
·研究OEM企业升级路径的两种思路 | 第18页 |
·产业升级理论 | 第18页 |
·外包理论 | 第18页 |
·我国OEM企业融入跨国产业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18-19页 |
·我国OEM企业的一般成长路径 | 第19-22页 |
·整体跃迁 | 第20页 |
·横向跨越 | 第20页 |
·个体攀升 | 第20-22页 |
·OEM、ODM、OBM三种模式的特征比较 | 第22-23页 |
·中国OEM企业升级的制约因素和策略选择 | 第23-27页 |
·继续从事低级的OEM业务 | 第23-25页 |
·由低级OEM企业向高级OEM企业或ODM厂商转变 | 第25-26页 |
·OEM业务与OBM业务(或OEM业务、ODM业务与OBM业务)共同发展 | 第26-27页 |
·我国企业OEM、ODM到OBM路径的理论解释 | 第27-29页 |
·技术能力积累的渐进性使得新兴经济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从OEM开始起步 | 第27-28页 |
·从OEM到ODM再到OBM的发展过程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 | 第28-29页 |
·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得我国OEM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标必须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BM | 第29页 |
·不同OEM企业发展路径比较 | 第29-31页 |
·宏基通过公司重构实现OEM、ODM到OBM的升级 | 第29-30页 |
·三星微波炉和格兰仕微波炉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品牌影响力 | 第30-31页 |
·科龙集团的OEM和OBM“两条腿走路” | 第31页 |
第5章 我国OEM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 第31-40页 |
·实现“贴牌生产”到“自主创新”的障碍 | 第32-34页 |
·来自温特制企业的障碍 | 第32页 |
·国内经济环境的障碍 | 第32-33页 |
·企业自身的障碍 | 第33页 |
·缺乏政府支持 | 第33-34页 |
·学习台湾OEM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经验 | 第34-36页 |
·加大研发投资申请技术专利 | 第34页 |
·技术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并举 | 第34-35页 |
·从零部件到组装,再从组装做更多的零部件,搞深加工 | 第35页 |
·创品牌 | 第35-36页 |
·我国OEM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 第36-38页 |
·深刻认识从OEM到自主创新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 第36-37页 |
·坚持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 第37页 |
·增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的投入 | 第37页 |
·采取资本运作的手段逐步切入核心技术 | 第37-38页 |
·建立联盟 | 第38页 |
·整个行业的联合 | 第38页 |
·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保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38-40页 |
·抓住人才的创新 | 第38-39页 |
·保证“决策”的科学 | 第39页 |
·提供坚实“保障” | 第39页 |
·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 | 第39页 |
·加强“信息”沟通 | 第39页 |
·加强技术的追踪与研究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详细摘要 | 第43-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