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大学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问题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社会性软件教育应用现状第10-11页
        1.2.2 微信辅助教师教学研究第11-13页
        1.2.3 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研究第13-14页
        1.2.4 研究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微信辅助教学行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教学行为第19-20页
        2.1.2 微信辅助教学行为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第20-22页
        2.2.2 混合式学习理论第22-23页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大学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影响因素探究第24-31页
    3.1 大学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模式设计与分析第24-27页
        3.1.1 前期分析第24-25页
        3.1.2 微信辅助教学设计与开展第25-26页
        3.1.3 教学评价与反馈第26页
        3.1.4 微信功能支持第26-27页
        3.1.5 教育进度执行控制第27页
    3.2 大学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影响因素分析第27-28页
        3.2.1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影响因素初步设计第27-28页
        3.2.2 影响因素归类第28页
    3.3 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第28-30页
        3.3.1 感知易用性影响因素第29页
        3.3.2 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第29-30页
        3.3.3 教学意图影响因素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大学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影响因素验证第31-43页
    4.1 样本方案设计第31页
    4.2 问卷设计第31-33页
        4.2.1 问卷结构设计第31页
        4.2.2 问卷预调研第31-32页
        4.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32-33页
    4.3 数据收集与整理第33-38页
        4.3.1 样本描述第33-34页
        4.3.2 信度效度检验第34-36页
        4.3.3 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第36-38页
        4.3.4 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关系调整第38页
    4.4 影响因素分析第38-41页
        4.4.1 感知易用性验证第39-40页
        4.4.2 感知有用性验证第40页
        4.4.3 个人因素验证第40-41页
    4.5 教学建议第41-42页
    4.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大学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案例分析第43-54页
    5.1“远程教育基础”课程前期阶段第43-44页
        5.1.1 可行性分析第43页
        5.1.2 搭建微信辅助教学平台第43-44页
    5.2“远程教育基础”课程分析与设计第44-47页
        5.2.1“远程教育基础”课程分析第44-45页
        5.2.2 基于微信的课程设计第45-46页
        5.2.3 微信辅助教学平台实现第46-47页
    5.3 微信在“远程教育基础”课程具体实施第47-50页
        5.3.1 课前预习第48页
        5.3.2 课上教学第48-49页
        5.3.3 课后巩固第49页
        5.3.4 课外拓展第49-50页
    5.4 微信应用于“远程教育基础”课程效果分析第50-53页
        5.4.1 微信辅助教学使用情况分析第50-51页
        5.4.2 学生体验分析第51-53页
        5.4.3 学生访谈分析第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3页
后记第63-6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下一篇:广州市住宅二级市场及其特征价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