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内容和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企业业绩评价及经营者报酬决定的渊源 | 第15-30页 |
·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过程 | 第15-17页 |
·观察性业绩评价阶段 | 第15页 |
·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第15-16页 |
·财务性业绩评价阶段 | 第16页 |
·战略性业绩评价阶段 | 第16-17页 |
·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理论 | 第17-19页 |
·当代的企业业绩评价理论 | 第19-23页 |
·经营者报酬决定的相关理论 | 第23-29页 |
·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 第24页 |
·管家理论(Stewardship Theory) | 第24-25页 |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 第25页 |
·边际生产率理论(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 | 第25-26页 |
·经理权力影响理论(Managerial Power Approach Theory) | 第26页 |
·经理自主权理论(Managerial Discretion Theory) | 第26-27页 |
·锦标赛理论(Tournament Theory) | 第27页 |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权变理论 | 第28页 |
·“象征主义”理论(Symbolism Theory) | 第28页 |
·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企业业绩评价和经营者报酬的理论构架 | 第30-36页 |
·基本概念与界定 | 第30-31页 |
·经营者范围的概念与界定 | 第30页 |
·企业业绩评价的概念与界定 | 第30-31页 |
·经营者报酬的概念与界定 | 第31页 |
·企业业绩和经营者报酬的关系 | 第31-34页 |
·企业业绩的模型分析 | 第31-33页 |
·经营者报酬的模型分析 | 第33-34页 |
·企业业绩与经营者报酬模型的综合分析 | 第34页 |
·企业业绩评价与经营者报酬决定的作用机制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我国国有上市企业经营者报酬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方法设计、模型选择及分析 | 第37-40页 |
·经营者当期业绩与当期报酬的实证分析 | 第37-39页 |
·经营者长期业绩与长期激励的实证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 第42-60页 |
·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分析 | 第42-48页 |
·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述 | 第42-43页 |
·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和有待改进之处 | 第43-44页 |
·企业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 第44-48页 |
·根据现有体系不足而提出的改进意见 | 第48-55页 |
·明确企业业绩评价的标准和目标 | 第48-50页 |
·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50页 |
·明确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 第50-53页 |
·针对现有企业业绩评价缺陷而改进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53-55页 |
·案例:陆家嘴公司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基于业绩评价的报酬机制 | 第60-65页 |
·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60-61页 |
·基于业绩的报酬激励机制设想 | 第61-64页 |
·经营者报酬结构 | 第61-62页 |
·经营者报酬的计算 | 第62-64页 |
·案例:陆家嘴公司经营者报酬的计算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