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24页 |
第一节 歌剧间奏音乐的历史演进 | 第9-15页 |
一、歌剧间奏音乐的概念 | 第9-12页 |
二、三次蜕变 | 第12-15页 |
第二节 《诸神的黄昏》的创作情况 | 第15-24页 |
一、宏伟的篇章《尼伯龙根的指环》 | 第16-18页 |
二、理想的终极《诸神的黄昏》 | 第18-20页 |
三、戏剧情节的历史溯源中透露的德国情节 | 第20-24页 |
第二章 《诸神的黄昏》间奏音乐分析 | 第24-39页 |
第一节 剧中间奏音乐的分析及在全剧中的布局 | 第24-34页 |
一、序幕:破晓、齐格弗里走马赴莱茵 | 第24-28页 |
二、第一幕中的间奏、第1/2 幕间奏和二幕中的间奏 | 第28-31页 |
三、第2/3 幕间奏及第三幕中齐格弗里德的葬礼进行曲 | 第31-34页 |
四、整体布局 | 第34页 |
第二节 间奏音乐在剧中的意义 | 第34-39页 |
一、“主导动机”的运用 | 第34-35页 |
二、对全剧的连接作用 | 第35-36页 |
三、暗示功能 | 第36页 |
四、参与戏剧情节的表达 | 第36-39页 |
第三章 《诸神的黄昏》体现的思想观及改革实践 | 第39-63页 |
第一节 多样复杂的人生哲学 | 第39-51页 |
一、概述 | 第39-41页 |
二、英雄人物的塑造所体现的政治观 | 第41-45页 |
三、真诚与谎言的对比体现的爱情观 | 第45-47页 |
四、金钱的描述体现的价值观 | 第47-51页 |
第二节 不懈追求的歌剧改革理想 | 第51-63页 |
一、歌剧的本质与“乐剧” | 第52-55页 |
二、题材的选择 | 第55-57页 |
三、“整体艺术”和与间奏音乐相关的技术革新 | 第57-63页 |
(一) 普通结构 | 第59-60页 |
(二) “无终旋律” | 第60页 |
(三) “主导动机” | 第60-63页 |
结论 瓦格纳歌剧间奏音乐概述及影响 | 第63-67页 |
注释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