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9页 |
一 西部与中国 | 第9-13页 |
二 中国的西部文学 | 第13-16页 |
三 论文基本思路 | 第16-19页 |
上编 西部形象的塑造与西部文学的成立 | 第19-59页 |
第一章 “西部”在诗歌中的出场--“新边塞诗”的贡献 | 第19-28页 |
第二章 低调的飞翔--小说西部(一) | 第28-36页 |
第三章 一个男子的成人式--小说西部(二) | 第36-43页 |
第四章 一种观看方式的确立--电影《黄土地》的冲击 | 第43-49页 |
第五章 理论探讨的推波助澜--“西部文学”讨论之后 | 第49-59页 |
下编 西部文学的地域特征 | 第59-119页 |
第一章 西部文学中自然空间描写的精神性 | 第60-71页 |
一 一个简单的比较 | 第60-61页 |
二 西部文学自然空间的精神性 | 第61-71页 |
第二章 西部文学人物论 | 第71-81页 |
一 西部汉子--不同方向的开掘 | 第71-77页 |
二 女性形象--母性或者野性 | 第77-81页 |
第三章 作为特色的情爱描写 | 第81-88页 |
一 张贤亮和贾平凹开创的传统 | 第81-82页 |
二 野性的爱与生命意识的表现 | 第82-88页 |
第四章 西部文学创作手法考探 | 第88-96页 |
一 从体裁谈起 | 第88-90页 |
二 从体裁到表现方式 | 第90-96页 |
小结: 关于西部文学地域性的思考 | 第96-104页 |
一 地域性之规定--作为异域的西部 | 第96-97页 |
二 在真实和谎言之间 | 第97-100页 |
三 西部文学的神话性--优长和局限 | 第100-104页 |
余论 西部文学在九十年代后期的变化 | 第104-119页 |
一 走出精神家园--论刘亮程的散文创作 | 第104-110页 |
二 命名与反命名--论石舒清的小说 | 第110-118页 |
三 简单的结语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后记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