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创新文化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选题依据和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28页 |
·熊彼特对于技术创新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 第12-13页 |
·关于社会文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成果 | 第13-17页 |
·关于技术创新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关于创新文化的研究成果 | 第18-22页 |
·关于文化创新的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关于技术创新文化的研究成果 | 第23-26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6-28页 |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基本思路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2章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 第30-52页 |
·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 第30-39页 |
·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的文化 | 第30-36页 |
·创新文化 | 第36-37页 |
·文化创新 | 第37-39页 |
·技术创新 | 第39-44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不确定性特征 | 第39-41页 |
·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模式 | 第41-44页 |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技术创新 | 第44-52页 |
·技术创新是一种文化选择 | 第45-47页 |
·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带来文化创新 | 第47-50页 |
·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技术创新文化 | 第50-52页 |
第3章 技术创新文化的社会形成 | 第52-64页 |
·技术创新文化的产生 | 第52-59页 |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工业文明的推进 | 第52-54页 |
·发明成果不断商品化与产业化的诉求 | 第54-55页 |
·文艺复兴以来学术思想演进的影响 | 第55-57页 |
·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 第57-59页 |
·技术创新文化的进化过程 | 第59-64页 |
·技术创新文化的自我调节 | 第59-60页 |
·技术创新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 第60-62页 |
·技术创新文化精致化 | 第62-64页 |
第4章 技术创新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 第64-80页 |
·技术创新文化的本质 | 第64-72页 |
·技术创新实践的历史积累和表征 | 第64-68页 |
·人的内在机理和生存方式的构筑 | 第68-72页 |
·技术创新文化的特征 | 第72-80页 |
·兼容并蓄的时空开放性 | 第72-74页 |
·参差互见的主体协商性 | 第74-76页 |
·影响深远的人文创造性 | 第76-78页 |
·前所未有的技术功利性 | 第78-80页 |
第5章 技术创新文化的形态 | 第80-98页 |
·精神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 | 第80-87页 |
·技术创新价值观 | 第80-85页 |
·技术创新思维方式 | 第85-87页 |
·制度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 | 第87-94页 |
·技术创新制度 | 第87-92页 |
·技术创新伦理 | 第92-94页 |
·器物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 | 第94-98页 |
·作为文化载体的创新产品与工艺流程 | 第94-95页 |
·作为文化标识的创新品牌 | 第95-98页 |
第6章 我国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 第98-109页 |
·我国技术创新文化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 第98-104页 |
·技术创新价值观的缺失和缺位 | 第98-100页 |
·缺乏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文化氛围 | 第100-101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与技术创新文化的冲突 | 第101-104页 |
·我国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104-109页 |
·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价值观 | 第104-105页 |
·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 | 第105-107页 |
·实现技术创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第107-10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作者简介 | 第130-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