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6页
   ·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及环境现状第14-17页
     ·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14-16页
     ·我国钢铁工业环境负荷现状及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16-17页
   ·钢铁工业/企业节能方法研究进展第17-20页
     ·系统节能方法的由来及发展第17-19页
     ·钢铁企业能源模型研究进展第19-20页
   ·钢铁企业的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研究进展第20-24页
     ·钢铁企业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第20-22页
     ·钢铁工业/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分析方法第22-24页
       ·工业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分析方法第22-23页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分析方法第23-2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24-26页
2 典型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调研第26-44页
   ·调研对象及其典型企业第26-27页
   ·我国钢铁企业能耗现状第27-31页
     ·大中型企业能耗水平第27-28页
     ·典型企业能耗现状第28-31页
       ·宝钢第28-29页
       ·鞍钢第29-30页
       ·首秦第30-31页
       ·典型企业吨钢能耗的对比第31页
   ·钢铁企业能耗的影响因素第31-43页
     ·生产规模与技术装备第31-33页
     ·生产布局与厂内运输第33-37页
     ·能源结构与能源转换水平第37-39页
     ·余热余能的回收与利用第39-43页
   ·小结第43-44页
3 钢铁企业物质流分析第44-81页
   ·生产工序的物质流第44-50页
     ·生产单元的物质流模型第44-47页
     ·生产工序的物质流模型第47-50页
   ·生产流程的物质流第50-61页
     ·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及其评价指标第50-53页
     ·典型钢铁企业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分析第53-61页
       ·鞍钢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分析第53-59页
       ·首秦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分析第59-61页
   ·关于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周期第61-79页
     ·物质流的运行模式第61-64页
     ·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周期第64-69页
       ·串联网络的物质流运行时间周期及连续化度第64-65页
       ·串—并联网络的物质流运行时间周期及连续化度第65-69页
     ·典型企业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分析第69-79页
       ·鞍钢各生产流程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分析第70-78页
       ·首秦生产流程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分析第78-79页
   ·小结第79-81页
4 钢铁企业能量流分析第81-103页
   ·能源转换工序的能量流第81-87页
     ·能源转换单元的能量流模型第81-84页
     ·能量转换工序的能量流模型第84-87页
   ·能源转换(回收)网络的能量流第87-91页
   ·典型企业能量流分析第91-101页
     ·鞍钢能量流分析第91-98页
       ·煤气网络能量转换效率分析第95-96页
       ·主要能源产品能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96-98页
     ·首秦能量流分析第98-101页
       ·煤气网络能量转换效率分析第100页
       ·主要能源产品能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100-101页
   ·小结第101-103页
5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第103-165页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的协同作用第103-116页
     ·能量流—物质流协同作用对工序能耗的影响第105-112页
       ·钢铁生产工序的工序能耗第105-107页
       ·物质流变化对工序能耗的影响第107-109页
       ·能量流变化对工序能耗的影响第109-110页
       ·能量流—能量流协同作用对工序能耗的影响第110-112页
     ·能量流—物质流相互作用对吨钢运输能耗的影响第112-113页
     ·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对吨钢能耗的影响第113-116页
   ·影响钢铁企业能耗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第116-149页
     ·关于工序间物质流的运行模式第117-130页
       ·高炉—转炉区段的界面模式第117-128页
       ·连铸机—热轧机区段的界面模式第128-130页
     ·关于富余煤气发电问题第130-144页
       ·钢铁企业的煤气资源第130-131页
       ·煤气富余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第131-133页
       ·富余煤气发电方式第133-141页
       ·钢铁企业"只买煤不买电"模式分析第141-144页
     ·关于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第144-149页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现状第144-145页
       ·余热回收利用的基本原理、评价指标第145-147页
       ·典型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第147-149页
   ·典型钢铁企业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分析第149-163页
     ·鞍钢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分析第149-158页
       ·物质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第151-156页
       ·能量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第156-158页
     ·首秦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分析第158-163页
       ·物质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第160-162页
       ·能量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第162-163页
   ·小结第163-165页
6 典型企业节能对策研究第165-188页
   ·鞍钢节能对策及其效果分析第165-177页
     ·淘汰落后生产线,提高设备大型化程度第165-167页
     ·优化界面模式,减少物料温降第167-169页
     ·简化流程网络,提高流程物质流运行的连续化度第169-171页
     ·合理回收利用余热余能,降低工序能耗第171-172页
     ·优化煤气发电方式,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第172-174页
     ·提高能源转换水平,降低各类能源产品能值第174-175页
     ·节能效果分析第175-177页
   ·首秦节能对策及其效果分析第177-184页
     ·高炉—转炉区段界面实施铁水罐一罐到底模式,减少铁水温度损失第177-178页
     ·增加热轧生产线,完善生产流程第178-179页
     ·加强余热余能回收,提高利用水平第179-180页
     ·掺烧富余煤气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第180-181页
     ·优化煤气发电方式,降低动力产品能值第181-182页
     ·节能效果分析第182-184页
   ·首秦、鞍钢节能效果对比第184-186页
   ·小结第186-188页
7 结论第188-191页
参考文献第191-197页
致谢第197-198页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发表的论文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技术创新文化
下一篇:工业园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研究